欢迎来到山村网

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8-12-23 14:49:11浏览:102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  《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市

­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

­  《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  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各总公司,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

­  现将《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  中共北京市委

­  北京市人民政府

­  2018年6月8日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北京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  一、总体要求

­  (一)指导思想

­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引导高等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及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好地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  (二)基本原则

­  ——坚持内涵发展。推动高等学校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内部治理、提升发展效益、增强办学实力,厚积校园文化、涵养大学精神、强化价值引领,构建一流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  ——坚持特色发展。推动高等学校优化投入模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发展最具优势和前景的学科专业,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精准发力、固优固强,提升核心竞争力。

­  ——坚持差异化发展。推动高等学校找准办学定位,把服务国家、区域、行业需求及学生全面成长需要作为办学根本出发点,突出办学优势,形成定位互补、错位发展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

­  (三)主要目标

­  到2020年,北京高等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教学为主业、科学研究为支撑的管理运行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优势特色更加突出、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效提升。

­  到2035年,北京高等教育率先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整体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  到2050年,北京高等学校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提升,北京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地,一流高等教育资源的协同效应充分释放,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全面彰显。

­  二、明确改革任务

­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按照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健全高等学校评价体系,推动高等学校在政策制定、经费支持、考核评价等方面突出教学、强化育人。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教学奖励项目与科研奖励项目、教学人才项目与科研人才项目、教育教学成果与科学研究成果同等重要、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对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特级教学名师、教学名师、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及教学效果达到相应要求后,按照一定标准给予激励。加大教育教学人才引进力度,为优秀引进人才租赁或购买人才住房提供支持。探索将市级教学项目经费一定比例用于人员绩效支出,市级教学经费一定比例用于人员绩效、师资培养及国际交流支出。

­  (二)改革人事制度,强化教育教学主业

­  积极推动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引导高等学校建立体现教育教学主业的人事管理运行体系。创新教师聘任机制,吸引国内外、各行业优秀人才参与教育教学。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机制,提高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比重。完善教师分类评价机制,在强化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制定体现不同教师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促进教师分类发展。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构建分层次、多类型的教师激励体系,引导广大教师将提高教学水平作为个人发展的内生动力。

­  (三)创新育人机制,建设一流培养体系

­  建立健全市属高校专业设置指导机制,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业设置咨询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市属高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推动高等学校建立专业设置听证制度,促进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在部分专业开展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培养,为不同类型人才成长提供多样化发展路径。推动高等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政策措施激励教学、工作评价突出教学、资源配置优先保证教学,引导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课外师生互动,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完善学分制,探索建立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开展高等学校之间学分认定和转换。引导高等学校更加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更多办学资源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构建大学生实习体系,研究通过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对企事业单位接收学生实习进行激励,鼓励政府机关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  (四)完善科研政策,构筑科技创新高地

­  完善科研投入、队伍建设、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构建国内外创新资源深度融合、科研与应用相互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和科研评价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完善配套政策,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加快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导向明确、分类合理、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多元的评价方法,形成科研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机制。

­  (五)健全管理体制,释放高等学校办学活力

­  加快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依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市属高校拨款机制改革,探索分类拨款、学科专业拨款、绩效拨款及生均拨款有机结合的差异化拨款方式,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继续加强与中央高校的共建工作,充分发挥中央在京高校办学优势及引领作用,支持中央在京高校与市属高校构建互惠共赢长效机制。完善人力资源培训相关政策,引导高等学校主动对接本市人力资源培训市场需求,为城乡劳动力再就业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一名职业指导教师

上一篇: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