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获奖地区分布不平衡,成果聚焦课程改革

2018-12-22 23:01:33浏览:95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2014年,国家开展了建国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首次评奖,根据《教学成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2014年,国家开展了建国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首次评奖,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选一次,2018年是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的第二届,8月初,452项拟获奖成果出炉公示。

本次成果奖有哪些突出特点?反映出哪些问题?获奖成果对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近日,在贵阳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年会上,作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国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谈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地区分布不平衡,获奖成果与实践时间正相关

王湛介绍,此次成果奖参评成果共1382项,经过网评,入围会议评审共543项,入围率40.7%。会议评审后,产生获奖成果共452项,总获奖率为32.7%。

按地区分析,全国共34个单位参加评审,获奖成果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突出。高于平均获奖率的地区有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山东、重庆、广西、香港、广东、海南、澳门等12个省市地区,共有326项成果获奖,占获奖成果总数的72.12%,而这些地区的申报数仅占总申报数的41%。获奖成果10项以下地区有20个,5项以下地区有13个,河北、宁夏、青海没有成果获奖。

地区分布不均衡问题在特定奖项中体现更明显。上海、江苏、北京有36个成果获特等奖、一等奖,占总体的72%,其余的28%也就是16项特等奖和一等奖由重庆、山东、浙江、广东、香港、西藏、澳门、贵州8个省市地区获得,意味着还有23个地区没有获该奖项。

按学科类别和学科分析,这次成果共21个类别,获奖成果比例最高的是地理和科学学科。

按学段分析,本次评选分成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特教、其他(即跨学段)6个学段。申报成果中,各学段比例最高的是小学和其他类,其次是高中。在获奖成果中其他类最高,第二第三分别为小学和高中。“这符合我们的设想,初中和幼教相对来说在教学的研究、教学成果的取得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这也是整个基础教育长区段里面存在的问题,幼教的内涵建设还有待提高。”王湛说。

按成果申报者所在单位性质来划分,中小学幼儿园的成果占整个成果申报数量的70%,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单位占30%;获奖成果中,中小学、幼儿园占55.7%。

“按成果的研发和实践周期分析,获奖成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是现炒现卖就能取得的。”王湛介绍,申报成果中研发实践时间6到10年的成果最高,为51.9%,获奖占比最高,为48.1%,获奖成果排名二三位的分别是实践检验周期11到15年和16到19年,研发实践周期在20年以上的成果申报数虽然比较少,占5.07%,但是获奖占比却高达9.73%。而短周期成果,五年以下申报占15.48%,获奖占比为5.97%。可以看出,获奖情况跟研发时间周期呈正向的关系。

聚焦课程改革,综合性改革成果比例增加

“2014年和本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都是围绕教育改革的重点,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主要着力点取得的改革成果。”王湛表示,本届获奖成果体现出了四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坚持正确的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近年来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基础教育一切发展都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的改革、探索、研发、实践。”王湛说。

第二,聚焦关键环节,着力推进课程改革。王湛介绍,2001、年基础教育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本次获奖成果,都是在这一轮改革当中播种、耕耘、收获的,也有一些成果从上世纪开始,但是进入这一轮改革以后,自觉地把这一轮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机融合在一起,把原来的项目和改革的进度紧紧结合在一起。

第三,彰显锐意进取的改革自觉。本次获奖申报成果数量之多,获奖成果数量之高,反映了基础教育一线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勇于改革、勇于担当的精神。

第四,注重协同创新、整体推进、共建共享。本次评奖中,侧重于教育综合改革、区域整体推进的成果明显加大,综合类的成果申报和获奖数超过了35%。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发展概念指引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同步加强。新的发展理念强调协调发展,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很多单位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建设均衡持续发展

就如何借鉴获奖成果的经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在王湛看来,应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发展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基础教育的重点在于抓素质教育。“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们不仅要看到传统的东西部教育之间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不平衡,还要看到一点重要的不平衡,就是以教育的初心,以教育的根本任务,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来看教育之间的不平衡。”王湛说。

王湛表示,当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类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变革和极端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变化下,最重要的是着力培养学生应对变化、学习新东西以及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保持心态平衡的能力。只有发展素质教育才能积极回应这一变化,发展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扎根中国大地的发展路径。

第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发展素质教育的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点在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搞一个课程标准,而是从研制、编写修订教材到考试招生等一系列的综合体系,把这些关键环节一一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能落实。”王湛表示,深化课程改革应聚焦在核心素养上,这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抓手。

第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均衡持续发展。王湛表示,要将补素质教育短板和推进内涵建设结合在一起,提高对基础教育发展转型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课程意识,提高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执行力和领导力;坚持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在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变革学校管理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加强协同创新,拓展资源,形成推进内涵建设的合力。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科学赋能 优质发展

上一篇:

一个离奇的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成就了不朽的《道德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