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江智勇:科研如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8-12-23 10:14:02浏览:976评论: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核心摘要:“江老师曾经说过,你现在吃的苦,只是为了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只有被选择的命运。”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

“江老师曾经说过,你现在吃的苦,只是为了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只有被选择的命运。”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孔慢慢说。也许就是秉持这样的原则,江智勇在辛苦的科研之路上越走越远且成就斐然。

被“扔”进实验室

江智勇本硕博就读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去了香港浸会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严格的管理方式、紧促的时间规划,让拥有外出交流经历的江智勇感慨颇深:“中午到达目的地香港,导师要求当天下午要有工作进展,我就直接把行李箱拖到了导师的办公室;去新加坡那次,导师接到我后就直接把我‘扔’在了实验室。现在想想那些日子真的非常辛苦,但正是在这样的高压下,我才收获了更多。”

2009年,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当时实验室的老师带我参观时告诉我,如果我选择来河大工作,哪些实验室、办公室可供我使用,我深受感动”,江智勇笑道,“做实验哪里都一样,除了家就是实验室、办公室。”就这样,江智勇放弃了别的高校抛出的橄榄枝,放弃了离家人更近的工作机会,独自一人来到河大。

初到河大,江智勇见到明伦校区古朴庄重的校门和沧桑雄伟的大礼堂,便被河南大学的人文情怀深深地吸引。“我在新加坡时,认识的几个朋友是河南大学的,能够成为河南大学的一员,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河南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尽自己所能,提高河南大学在化学界的影响。人都是有感情的,河南大学是我事业的起点,尊重、肯定我的工作,对我很好,我也要尽我所能去回报河南大学。”

争早晚一分钟

江智勇自2009年以黄河学者的身份受聘河南大学,可谓是硕果累累,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1篇,其中9篇被国际顶级期刊收录,荣获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之一、“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河南省第十七届青年五四奖章……提起这些荣誉,江智勇一脸淡然:“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更加努力,戒骄戒躁。”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科研初期阶段,团队尚未组建,经费不足,设备紧张,这些困难都要自己想尽办法一一克服。学校的文献数据库不完备,他到处借账号查文献。一些大型仪器设备没条件购置,或者使用需要排队,为了加快实验进度,他每周两次搭车赴郑州做核磁共振实验,经常花一个上午甚至一整天;为了尽快拿到高效液相实验结果,就等着其他人白天用完,晚上自己通宵去做。“早一分钟出来就是宝贝,晚一分钟出来就有人赶在了你的前面,这样研究便失去了其价值。所以有时搞科研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争分夺秒。”

在江智勇不大的办公室里,一台跑步机静静地立在那里。“我觉得工作之外更要注重身体。”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工作,江智勇将户外运动改为每日在办公室慢跑半个小时。或许正是因为生活中的江智勇始终保持着运动的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繁重的工作。

追求“止于至善”

“一个团队在搞科研时,要有一致的方向,共同的目标。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江智勇一脸严肃。

由于受国外工作经历的影响,江智勇深知科研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所以他对自己的学生要求严格。实验室纪律严明,工作时间明确,江智勇亲自安排学生工作,验收工作成果。博士一年级学生刘洋提起老师满眼尽是钦佩之色:“江老师见多识广,无论节假日从早到晚都在学校,每天都会关注最新的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对我们严格要求,但是,不论何时只要我们有问题找江老师,他都会积极为我们解答。”

作为团队负责人,江智勇以身作则,学生在工作的同时他也未曾休息过,甚至学生放假回家,他依然继续着自己的工作。在短暂的假期期间,江智勇希望学生安心回家团聚,得到充分休息调整,但又不甘实验进度被拖延,于是这段时间里,他常常亲自动手做实验,在实验室继续工作。“江老师对科研非常热爱、执着,吃饭以及休息都在学校,和我们一样,在深夜和周末,总是可以看到他在办公室忙碌的身影。”博士二年级学生李江涛如是说。实验室学习氛围浓厚,即使在他出差期间,学生也不会偷懒。受江智勇的影响,放假期间,学生依然会坚守实验室,潜心做实验。

严格的规定和江智勇的以身作则造就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他带领的团队也可谓是硕果累累。其实验室研发的可见光催化剂原料完全是实验室自主研发,通过吸收光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得到业界一致好评。“在不久的将来,我希望我们研发的材料可以用在民生领域,造福更多人。”

十载风,十载雨,满园桃李竞相开放。江智勇指导的学生中,博士生朱博获得2017年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并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10人获得河南大学侯镜如奖学金,6人获得国家奖学金。他的毕业生中,有的去别的高校任教,也有的继续回到河大,成为江智勇并肩奋战的“战友”。

2018年,河南大学在进入“双一流”之际,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南门再次作为封面登上国际化学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杂志,JACS》——每个材料与化学人梦寐以求能发一篇论文的杂志。至此,河南大学富有深刻文化底蕴的明伦校区南校门完成了在化学一级学科唯一两个顶级期刊的展示。江智勇为河南大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他仍然在奋力拼搏,为“止于至善”的理想不懈努力着。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12日第7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教育部召开2018年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

上一篇:

抱团作战,“盆景”渐成“风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