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解密“熊孩”如何变成好孩子

2018-12-23 10:57:35浏览:498评论: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核心摘要:“天下本无‘熊孩’,是后天不当的教育将孩子‘教’成了‘熊孩’”“厌学不是孩子的错”“孩子的错误毋庸批评”“叛逆是个伪命题

“天下本无‘熊孩’,是后天不当的教育将孩子‘教’成了‘熊孩’”“厌学不是孩子的错”“孩子的错误毋庸批评”“叛逆是个伪命题”……近日,在作家出版社举办的《好教育成就好孩子》新书发布会上,该书作者房超平通过真实、生动、有趣的案例,诠释了作品中新颖、独特、别样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这本书讲好了中国教育故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傅国亮认为,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采用了案例描述的写作方法,给人一种清新扑面的感觉,拿起来就不想放下,值得家长阅读和学习。北京大学教授朱郑州博士说:“很多时候,家长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了问题才去想办法、找对策。实际上,这是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出了问题。”这本书针对厌学、叛逆、早恋、网瘾等负面问题,提出了有效和具体的处理方法,传递了教育正能量。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郑崴博士认为,这本书以问题为导向,有料有趣有情有理,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一般家长读者都能听得懂的道理。这样的经验和解读,非常有说服力。

记者注意到,与其他家庭教育读物相比,《好教育成就好孩子》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没有深奥晦涩的理论阐述,重在通过案例和解读,引导家长和教师真正了解、分析、研究学生;二是不刻意突出对家长专业性的方法要求,而是将教育理论融入案例中,设法减轻家长理论阅读与实践操作的难度;三是不把更多的教育责任压给家长,而是强调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作用,有利于消除家长的焦虑心理;四是没有刻意渲染幼儿和小学的重要性,而是着眼于孩子成长各阶段疑难问题的解决;五是本书不是总结某一个(类)好孩子的成长经验,而是在分析不同阶段“熊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侧重“熊孩”的转化和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没有过分宣扬西方教育的观点,而是通过中西教育实践对比,结合中国教育实际,提出了很多别树一帜的看法。

《中国教育报》2018年01月15日第7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脚踏实地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爱孩子,怎样才算刚刚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