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正确看待孩子的告状行为

2018-12-23 11:04:20浏览:427评论: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核心摘要:不少小孩,尤其是4到5岁的小孩,总是喜欢在父母及爷爷奶奶面前告状,经常是一天到晚没完没了,什么邻居家小华抢他的玩具啊,什么

不少小孩,尤其是4到5岁的小孩,总是喜欢在父母及爷爷奶奶面前告状,经常是一天到晚没完没了,什么邻居家小华抢他的玩具啊,什么同学小强在学校打他啦,不少年轻的父母会感到很厌烦。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呢?

其实,爱告状是3到6岁的孩子的一种正常现象,说明孩子已经具备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4到5岁是孩子告状的高峰期。小孩子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总是觉得别人的做法是错误的,自然就产生了告状行为,希望通过告状来获得长辈的认同。孩子向长辈告状说明他内心有某种需求希望能够得到满足。如在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时,被人欺负受了委屈时,希望得到公正解决而求助于父母和爷爷奶奶。孩子的这种告状行为,有时也与长辈过分溺爱、袒护不无关系。

当遇到孩子告状时,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办才好呢?

首先,我们要正视孩子的告状行为,既不可简单粗暴,也不能放任自流。切不可嫌孩子的告状行为很烦,这种态度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是真正受了委屈的、有苦水向你倒的孩子。要知道,喜欢告状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事情。

其次,当孩子与小伙伴之间产生一些小冲突摩擦时,尽量让他们自己正确面对,合理解决。有时家长适当做做观众看孩子如何化解矛盾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时也难免会把事情做错,与人发生摩擦。孩子之间的事情,除非实在是闹得不可开交,父母不参与、不掺和为最好,要正确引导孩子最好自己化解与小伙伴的摩擦,不要随便就告诉父母寻求帮助。

此外,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家长要及时给予安抚为宜,并适时与对方家长沟通交换意见,但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为难孩子的伙伴,有时候各打五十大板或许是最好的处理办法。父母要引导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凡事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少责怪别人,多关心伙伴。如果孩子确实因为受了委屈而告状,无论情况如何父母都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必要的安慰,然后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让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久而久之,孩子告状的现象自然就会慢慢减少乃至消失。

(作者单位:湖北省京山县三阳镇中学)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03日第11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教孩子懂得“让步”

上一篇:

高校教学更应重视教育性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