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莫做“变脸式”家长

2018-12-23 11:13:45浏览:685评论: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核心摘要:这天,我刚进小区,就看见小刘在花坛旁教训6岁的儿子阳阳。小刘大声训斥着,还打了阳阳一巴掌,阳阳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小刘随即

这天,我刚进小区,就看见小刘在花坛旁教训6岁的儿子阳阳。小刘大声训斥着,还打了阳阳一巴掌,阳阳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小刘随即把阳阳搂在怀里,又是哄又是亲:“宝贝儿乖啊,不哭了!”可是好言劝慰了半天,阳阳还是哭闹不止。小刘没了耐心,又甩给阳阳一巴掌:“好话说了半天,你怎么还没完没了啦?”阳阳顿时又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小刘只好又无奈地俯身去哄。如此几番折腾之后,最终以小刘给阳阳10块钱去买零食收场。

小刘这样的家长,是典型的“变脸式”家长:一会儿暴风骤雨,气势汹汹,转眼间和颜悦色,绵掌化柔。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危害很大,而且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首先,教育达不到深度。家长批评孩子的初衷,是让孩子认识到所犯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比如,小刘是因为阳阳没写完作业就出去玩而教训他。小刘一会儿打、一会儿哄,就会混淆孩子头脑中的对错观念,孩子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儿,当然也就谈不上以后如何正确地去做了。

其次,孩子容易养成偷巧心理:“我一哭一闹,你们就得马上哄我。”当变脸式的套路逐渐被孩子所熟悉,那么孩子在以后再挨打时,就有可能会通过哭闹甚至撒泼的方式逼家长就范,令家长无计可施。更为严重的是,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会逐渐降低。久之,不但家长无法再教育孩子,孩子也会更加有恃无恐。

另外,这种教育方式还会使家庭教育出现夹生现象。家长教育孩子时的态度阴晴不定、反复无常,就会令缺乏判断力的孩子感到迷茫无措,无所适从。看似家长尽到了教育孩子的责任,实际效果却微乎其微。

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遵循科学性和前瞻性,切不可做变脸式家长。否则,不但会弱化教育效果,还会事与愿违,甚至功亏一篑。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育才路第一中学)

《中国教育报》2018年09月13日第11版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听听初三孩子的心里话

上一篇:

班主任是最近的家庭教育专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