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医院交流材料范文

2019-02-01 22:24:55浏览:50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突出特色 加强中医品牌建设 科学管理 促进医院全面发展成立于1975年的第一中医院,曾经以人才聚集、技术独特而享誉豫西地区,先

突出特色 加强中医品牌建设 科学管理 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成立于1975年的第一中医院,曾经以人才聚集、技术独特而享誉豫西地区,先后三次荣获省文明中医院称号,为我市中医事业和广大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医疗市场的开放、竞争,中医院终因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前几年不仅没有抓住发展机遇,反而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2002年全年住院人次仅为698人,床位使用率为17.2%,经济收入506万元,债务累计达700多万元,仅2003年1-3月份就亏损84万元。医院业务用房陈旧且严重不足,危房面积达77.2%;医疗设备陈旧落后,绝大多数处于淘汰状态;职工工资每月人均553元;职工情绪低落,人才严重外流,医院举步维艰。

2003年4月11日,上级一纸任命把新班子的六个成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重任在肩,责任重于泰山,班子成员临危受命,没有被困难所惑,而是抖擞精神,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艰苦奋斗,改革创新,至2004年,取得了初步的可喜成绩:门诊人次达83000人次,较2002年增加27765人次,住院人数由2002年的698人上升到2480人,手术例数上升260%;经济收入达1847万元,职工工资人均月收入1200元;获得了“全市卫生先进单位”、“z市诚信单位”、“z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z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这一串串可喜的数字,一个个令中医院职工振奋的荣誉,是全体第一中医院职工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医院开拓创新、努力创造中医特色品牌的初步成果。

一、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制定医院科学发展目标

中医院面临困难很多,要在困境中谋求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制约中医院发展的意识瓶颈问题,即:发展思路和短期、远期目标。思路决定出路,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2003年5月,新班子在分析了制约医院发展的综合因素后,统一思想,制定了“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创中医药特色品牌、走中西医结合道路、推行全程优质服务,再创中医院新辉煌”的发展思路和“团结、勤奋、严谨、求精、开拓、奉献”的医院精神;短期工作目标为“一年打基础、两年经济翻一番,五年经济翻两番”;长远目标为“建设一个以中医特色为主,融中西医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医院;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技术的中医院;建设一个能够不断满足职工成为与物质精神需求的发展型中医院;建设一个具有时代精神、团队精神的学习型中医院”。只有我们明确了医院的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才能树立一切为人先的意识,实现创新经营。近两年的实践和发展证明,医院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发展思路和目标,符合中医院的实际情况,是我们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必走之路和坚定信念。

二、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创建名牌中医院

(一)以改善患者就医条件为突破口,努力展现中医院新面貌

针对中医院业务用房陈旧、落后的局面,新班子经过研究,决定以改善患者就医条件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两年来,我们克服种种困难,通过集中招标,共投资250多万元改造和装修了门诊楼及病房楼,续建了9间共268平方米的内科病房楼,对所有的病房均安装了空调、电热水器、电茶炉、电话、挂衣架、输液轨道和呼叫系统,更换了不锈钢病床、被褥和床单,对大部分病房配备了沙发、彩电,在楼道摆放了长绿植物,使病房的环境趋于宾馆化;投资30多万元更新了门诊大厅的阳光顶棚,新建了中药房和病理检验室,改善了门诊形象;投资6.65万元进行了变压器增容;投资60.18万元改造了我院城市集中供热管道;投资20多万元用于改进和申报制剂品种等等。就医环境的改善,为中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努力塑造名医群体形象

加强名医、名科、名院建设是我院近两年乃至今后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之一。自中医院建院以来,培育了许多名医,他们医学理论丰富、擅长中西医合壁,不仅诊治技术全面,而且注重专病专药的研究和开发,疗效独特,在中医院基本形成了“专科、专病、专家、专药”一体化的品牌优势,铸就了一中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市医疗行业中独树一帜。“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使这些名医充分发挥技术特长,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医院除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外,还经常在新闻媒体详细介绍他们的工作业绩,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下乡义诊,让更多的百姓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刹那间,打电话咨询的、拿着报纸找专家的、选择名医住院治疗的患者显着增多。他们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既使病人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又为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树立了一中医院良好的名医群体形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真诚的辞职信范文

上一篇:

给父母的感谢信英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