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用办法治银行乱收费是历史倒退

2019-02-02 21:02:47浏览:66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广大朋友们,关于“用办法治银行乱收费是历史倒退”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

广大朋友们,关于“用办法治银行乱收费是历史倒退”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近日,针对商业银行乱收费的现象,银监会、央行和国家发改委共同起草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将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价格分为三类,即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

其实这三分法并不新鲜,从某种角度说,这几乎就是中国价格管理变迁史,即在保留银行收费计划价格(由政府定价)的同时,以过渡方式(政府指导价),逐步转向市场调节价的状态

我们的粮油、成品油、煤炭、菜篮子、住房等许多商品和服务,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中国的价格体系事实也形成了这三种方式并存的格局。这与其说是合理的,不如说是妥协的;与其说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还不如说大家对政府主管价格不放心,同时也对市场的价格波动不能完全接受。说得透彻一些,这反映了政府和市场的其他参与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价格问题依然相当隔阂。比如有很多人认为《办法》提出的政府定价、指导价范围太窄,而在市场调节价方面给商业银行自由调节空间过大;且认为这将导致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商业银行会把目前不合理的、价位较高的收费合法化。

但问题的症结不在此

2011年7月银监会和银行业协会曾发布银行收费数据,中国银行业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收费项目850项,占比79%。项目之多、之繁杂,非专业人士很难计算出成本收益。若将这850项收费核算,交由政府来定价,会遇到多种无法解决的财务难题。一项收费在商业银行的整个经营体系之中,可以有多重成本和效益的计算方式,而政府不是全能的,根本无法准确量化商业银行的成本和收益。政府想干预也未必有效果,而到了政府为银行计算单项收费价格的成本收益时,价格管理难免是失败的。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将政府定价的部分核算成经营亏损,向政府索取定价补贴。这最终损失的还是消费者。因为政府要补贴政府的定价亏损,只能靠多收税,而税收都是消费者承担的。这有现成的例子,中国成品油价格管制基本就是政府定价、企业执行,但成品油炼油亏损一直就是石油巨无霸向政府要补贴的最大理由。银行的财务体系比石化系统还要复杂,指望政府定价岂能管好?

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价格高企是垄断也简单了点。因为各种不同性质的银行很多,为什么集体出现了服务乱收费的问题呢?它们的利益就那么高度一致?一点也不存在利好个人客户的竞争?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这要细致地研究中国银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之道。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平均高达80%盈利来源,不是从零售客户乱收费那里取得的,而是从大机构客户那里获得的。以工行为例,从2008年到现在一直保持这样的利润结构。对它来说,同样是提供金融服务,向机构大客户还是向零售客户服务,成本和收益完全不成比例。比如,贷款10亿的大客户和消费信贷10万的小客户在银行走贷款流程基本一致。这意味着成本(机构客户和零售客户拨备相同的风险系数下)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利润可能相差一万倍

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在提供银行服务时,会对房贷、消费贷、小企业贷、信用卡、个人账户管理、理财投资和电子银行等零售服务项目设置价格奇高的门槛,不是想从这些服务里牟取暴利,而是不想提供这些服务,尽管市场需要。中国银行业的商业史很短。30年前中国没有商业银行,银行就是衙门。现在都算商业银行了,还会赚钱了,但要它们主动想着通过零售客户赚钱可能为时尚早,积极一点也就算刚刚起步。

但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刚刚起步市场份额就不小。比如信用卡,工行发行了3.5亿张银行卡,是世界第四大发卡行;再如它包括信用卡贷款在内的个人贷款2010年增长迅速—当年个人贷款增量占到全部贷款增量的40%

因此之故,个人客户的挑剔空前地多了起来,这样或那样,有的挑剔甚至很尖锐。这一方面证明中国个人客户不仅开始享受银行的零售服务,也在表现自己的议价能力—十几年前谁能想到官模官样的银行会借钱让你买房子呢?会想法为你的消费提供信贷服务?而另一方面证明中国的银行实在过于颟顸,集体对市场新动向反应慢了,还不知道零售客户即将成为它们的上帝

在这样的金融市场迅速变化的关口,出台《办法》本身就是倒退;而那些认为《办法》政府管少了的评论,更是不知所云。

用办法治银行乱收费是历史倒退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上一篇: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分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