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析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对策

2019-02-02 21:07:19浏览:94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住房问题更加严峻。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城镇职工购房能力,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住房问题更加严峻。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城镇职工购房能力,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缺少相关法律、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健全、相关部门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不足、外界运行环境不良等因素,造成设计目标和实际结果中间具有较大差距。国家和政府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监督住房保障制度,才能彻底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现状

1.确立监管体系并逐步完善管理体制。

自从运行和实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后,全国各城市设置委员会制度、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形成自主、科学、民主的住房公积金机制。管理效能和人员素质具有显著提高。根据统一核算、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统一决策的基本原则,初步完善了住房公积金内控、核算、使用、提取、归集等环节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2003年建设部成立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司,并陆续在各省市建立管理办公室,对监管制度进行完善、对监管职能进行明确。国家建立了由财政部、建设部、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公积金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起公积金审计制度。

2.管理运行逐渐规范化,业务快速发展。

大部分管理中心能够认真执行公积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运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以及管理费用的决算和预算要由管委会审批、财政审核等制度。银行要设置公积金专门账户,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对公积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另外大部分管理中心构建起查询个人公积金的机系,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到2011年年底,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已经超过2.1万亿元。二十多年来,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让广大居民得到前所未有的实惠。采取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强城镇居民的支付能力,提升居民购房积极性,拉动内需,推动房地产的发展。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1.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不同地区出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因为房地产发展程度和居民住房要求等因素的作用,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例如公积金贷款业务,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出现资金紧缺的现象,只能运用银行贴息贷款的方式来解决,为住房公积金贷款而制定的政策在逐渐增加的住房需求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沉淀的资金让住房公积金没有发挥出互助性的优势。另外因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具有属地化的特点,资金不能在不同地区调用,造成公积金贷款发展的不均衡。

2.住房公积金涵盖范围出现公平性的问题。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外商投资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城镇私营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在职职工,其主要目标是为了体现出互助的功能性,运用免税贷款或低息贷款的政策降低职工的购房负担。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多次调整工资,其公积金缴存的数量超过居民平均工资,让他们成为受益度最高的群体;一些非公有的单位和企业为了提高利润,而降低社保支出;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一些职工置换身份或下岗,而丧失获得公积金的条件。这种不公平的公积金制度存在一定问题。

3.住房公积金筹集资金的渠道比较单一。

现在住房公积金进行归集而形成居民贷款的资金,而归集的资金不但要保证发放贷款的数额,还要能够满足居民提取的需要。住房公积金的归集需要缴存人每月缴存,具有分散性质的小额资金存入,而住房贷款和提取住房资金都是大额流出。现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只有60%以下的归集率,而公积金管理中心还没有开设另外的融资渠道,限制资金的来源。

4.住房公积金风险预防和资金安全的问题。

现在我国居民住房刚性需求较强,住房公积金是小额进大额出,其贷款利率较商业贷款低,住房贷款的时间比较长,往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大部分职工会运用公积金贷款,增加资金供给的压力。在贷款力度提高时,保证资金安全和增强资金使用率之间的矛盾随之增强。怎样控制和防范贷款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行是现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和改革对策

1.住房公积金要实行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个贷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对住房公积金贷款具有阻碍的作用,改变资金封闭的运营模式,发展一体化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势在必行。目前可以运用全国统一和同业拆借两种方式,打破现在住房公积金在各自区域封闭运营和内部循环的情况,形成全国统一配置的形势。学习银行异地取款、同行拆借等运作模式,让公积金可以在不同省市间拆借和调用,另外构建国家级管理机构,对公积金进行统一管理、宏观协调、信息共享,这样不但能够增强资金利用率,还有助于各省市制定宽松、灵活的贷款政策,符合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对改善住房的需求,提高住房公积金机制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范围。

公积金体系中吸纳进中低收入城镇职工是建设此制度的基本目的,也能体现出社会的公平性。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的政策,提取营业净收入的1%-3%交纳住房公积金,构建起商品营销员、出租车司机、城镇个体户等自谋职业人员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为自谋职业和下岗人员开辟获得住房公积金的渠道,另外允许运用个人名义交纳住房公积金并针对其特点制定贷款政策,提高政策受益的范围。同时强化管理,为非公有制普通企业构建起相应的公积金制度,根据不同省市的实际情况,强制性将公积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中低收入人群都享受住房保障制度。

3.推进住房抵押贷款向着证券化的方向运行。

在资金存在缺口的地区,推进抵押贷款向着证券化的方向运行是增强资金来源的重要方式。住房抵押贷款实行证券化是指将流动性差但在未来具有现金流量的部分住房抵押贷款重组结构,调整成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可以流通的证券的一种过程。就是将住房抵押贷款通过合理方式转换成抵押证券,接着将此证券在资本市场出售来获得资金,并分散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

4.运用建立个人信息体系的方式防范资金风险。

住房公积金机构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了解和掌握数量众多的职工个人信息,为构建个人信用体系、降低和防范风险奠定基础。在实际运行中,上海、北京等城市已构建起个人作用体系来对贷款政策进行调解、对贷款风险予以防范,并得到良好的效果。在未来,公积金管理体系会建立全面的个人信用机制,提高风险意识,住房公积金贷款要增强风险管理,构建起贷前、贷中、贷后风险管理,险后处置和逾期贷款预警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等级和个人征信的评定制度,确保资金的运行安全,保护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所有人的正当权益。

四、结语

面对住房问题的不断严峻,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探索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以我国具体国情为基础,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和先进的经验,将我国运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予以完善,推动社会的快速、全面、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浅析西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上一篇:

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