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消费行为导向的商品色彩设计探索

2019-02-02 22:49:02浏览:87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消费行为导向的商品色彩设计探索消费行为导向的商品色彩设计探索 消费行为导向的商品色彩设计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消费者消

消费行为导向的商品色彩设计探索 消费行为导向的商品色彩设计探索 消费行为导向的商品色彩设计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阐述了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仅有价格、质量和营销方式的竞争,已不能适应新消费模式的要求,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满足个性化精神需求的时代。通过色彩设计建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和品牌认可,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将刺激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文章最后根据色彩设计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商品色彩设计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消费行为 商品 色彩设计
正文:
一、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分析
1、 消费者消费习惯分析
消费者消费习惯是在习惯心理基础上的经常性消费行为。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社会文化和个性特质两个层面的产物。在文化层面上,比如人类社会的传统节日、民族情结、社会心理情绪等都影响着每个人的消费习惯,这样的消费行为,我们并不少见。而个性特质的消费行为,是由人们的气质类型决定的,消费心理学把消费者分为4种气质类型,每种气质类型人消费习惯是各不相同的。
1)胆汁型(兴奋型):好冲动,情感发生快,强烈而持久,动作迅速而强烈,性情暴躁,易怒,情绪不能自控。在消费习惯方面,表现为积极,易受商品色彩设计影响,多喜爱色彩对比强烈,艳丽的配色,情绪激动,行动干脆。
2)多血质(活泼型):情绪不稳定,情感的发生迅速而易变,活泼好动,情感体验不深,但很敏感。在消费习惯方面,表现为活泼、敏感、面对众多商品及其色彩设计,情绪多变,决定下得快,主意改变更快。喜爱时尚,色调变幻丰富的设计色彩。
3)粘液型(安静型):情绪沉静,情感发生缓慢而微弱,不外露,动作迟缓,易抑制,沉默寡言。在消费习惯方面,表现为自制力强,深思熟虑,不易受商品及其设计色彩的诱导,不受他人的支配,行动较慢。
4)抑郁质(抑制型):性情脆弱,情感发生缓慢而持久,动作迟钝,柔弱,比较平静。在消费习惯方面,表现为动作迟缓,胆小,对商品及其设计色彩反应迟钝,犹豫,深沉,悲观,购买商品时疑心重重。对产品色彩挑剔,要求商品色彩个性鲜明又庄重典雅。
不同气质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他们对事物的态度以及反映的情绪是不一样的,在消费行为中针对不同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商品的色彩设计将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积极的意义。
2、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经过对商品的认识,情绪反应,意志决策三个动态过程,才能决定购买商品和实现购买。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包括注意、兴趣、联想、欲望4个阶段,情绪反应过程包括比较和依赖阶段,意志决策过程就是促成购买行动的过程。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各个阶段,商品的色彩设计引导并影响着消费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1)注意阶段:消费者进入商店购买商品一般分为有目的和无目的。无论是有目的还是无目的,消费者首先看到和被吸引的是商品的包装和色彩,此时,商品的色彩视觉冲击力就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第一要素。
2)兴趣阶段:由于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不同兴趣各异,对商品的功能、品牌、款式、包装和色彩都有自己不同的喜爱和独特的偏好。消费者不仅会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提出自己的需求,同时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包装和色彩。年轻的消费者更容易被流行色彩主导、成熟的消费者在追求时尚元素的同时注重产品色彩的文化意义。性格外向型消费者喜欢对比强烈、视觉感强的产品,温和性消费者更喜欢柔和,雅致配色的产品等等。
3)联想阶段:具有新奇感、特色感、优美感的商品色彩易诱发消费者的丰富联想。如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因为它使我们想到火和血;绿色则唤起对大自然的联想,是安宁和平的象征;蓝色使人想到天空和海洋等。
4)欲望阶段:琳琅满目的商品以优良的品质、合理的价格、便捷的功能、优美的造型等特点,打动消费者的心,新颖而独特的色彩作为产品的第一印象,刺激和吸引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5)比较阶段:把商品的形状、颜色、味道、性能、使用方法展示给消费者,便于消费者进行比较、挑选。消费者一般经过此阶段后,再决定是否购买。此时一款产品往往有几种配色方案,可供消费者选择比较,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6)依赖阶段:企业往往用一种或几种标准色彩作为商品的形象,这些色彩是名牌优质的标志,是质量认证的标志,同时反复使用的标准色增强消费者对商品的依赖感,如KFC的红色和白色, 麦当劳的红色和黄色已深入人心的成为企业品质的象征,成为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心理提示。
7)行动阶段:历经以上各阶段,消费者决定购买商品,从而实现购买,进行消费,完成消费过程。也完成了产品色彩的注意、打动和接纳过程。
商品色彩设计通过引起消费者主观心理反映的过程,伴随消费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感,在实现消费行为的同时,商品色彩不仅提升了产品的使用价值,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消费者情感,实现消费者的价值归属和文化认同感。
3、当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特点分析
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不少心理学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就是其中之一。马斯洛认为, 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称为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级需要,社交需要为中间层次的需要,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
其中自我现实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需要等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需求特点也发生根本的变化,过去消费者的需求由于生活水平的低下,只是停留在低层次的需求上,也就是停留在对商品的物质使用价值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既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注重商品的附加价值所提供的精神满足程度,可以说这是一种满足精神需要的购买动机。在确立产品设计的目标和定位时,就应多从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需要着想。色彩设计新颖、独特,具有个性特点的产品更能打动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高级的精神、社会需要不会自发产生,而是在社会现实环境和教育及市场发展规律的影响后才能形成。消费者高级需要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设计的指导和影响,即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受商品设计色彩指导的。上世纪80年代,由于“女性、休闲”这类概念的兴起,在中国畅销的马自达6轿车,率先采用革新性的涂料,让红色实现了从未有过的鲜艳,这种车型的红色令人过目难忘,很好地满足了崇尚“自由、个性”的时尚人士的需求,从此马自达一直领导着鲜红色轿车的流行。法国最大最有名的化妆品商店“SOFRA”的经典款式沐浴露,十几年来瓶子的造型是不变的,沐浴露的色彩却是五颜六色,并且按照色相环排成从冷到暖的色谱。塑料瓶分成全透明和半透明的两种,由于肌理的差异形成迥异的设计风格。商品一律整齐的排列在黑色的货架上,显的非常浪漫和丰富,激起人们强烈的购买欲望,以至于常常一次购买各种颜色的沐浴露,商家用色彩来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提升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获得很好的效果。
二、商品色彩设计在消费行为中的作用和意义
1、色彩设计使目标市场细分,实现消费者精确定位
色彩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也是商品最重要的外部特征,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视觉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色彩的感觉,合理的配色不仅具有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在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很多品牌通过对商品的色彩设计,使产品第一时间“跳”出来,快速锁定目标消费者的目光。
色彩能够影响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能够寄托消费者的理想,使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具有重要的心理提示功能,不同的色彩会给消费者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对色彩的需求不同,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手机,通过合理的色彩设计,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心理特点,使各层次的消费者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如男性手机在色彩上要求粗犷、大方、多采用凝重的色彩,富有男子汉的气派。而女性手机则讲究秀美,纤巧,多使用柔亮的色彩,符合女性的心理。理智型消费群体心理较为成熟,品牌认知度高,追求较高的产品档次,色彩设计多为典雅,庄重,强调质感。时尚型消费群体沉迷于最流行的色彩潮流,永远走在手机消费市场的最前列。动感、火热、艳丽、明快的色彩表现了年轻的活力和张扬,配色上多采用一些粉色、饱和色、对比色、红黑等原色进行组合来引爆和释放年轻人的激情。对于大多数中低端消费群体来说,实用是最主要的需求。最新的流行色对于他们来说太过于超前,则可以采用当前主流的色彩或上一季的流行色来迎合他们。
2、色彩设计使商品形式多元化,刺激消费者消费意向
色彩的美感能提供给人精神、心理方面的享受,人们都按照自己的偏好与习惯去选择乐于接受的色彩。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色彩自身有很强的表现力,加之图像、文字的辅助,对人的头脑和精神产生不可忽视影响力。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对色彩具有了知觉力、辨别力,了解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感情蕴涵,形成了对色彩的习惯审美心理。色彩本身所蕴涵的冷与暖、轻与重、华丽与朴素、积极与消极等情感意义,赋予色彩很多象征意义和联想特征,如红色,表示热情奔放,象征喜庆、幸福、活力。有时也象征危险,给人以警示;黄色,是与帝王有关的色彩,象征王权的高贵威严;绿色,是大自然草木的颜色,表示生命、生长,象征和平、安全;紫色,表示等级,象征高贵、优雅、神秘、华丽;白色,意味纯粹、洁白,象征吉祥、神圣,等等。色彩的色相、明度、艳度之间的对比调和营造了丰富而多彩的色彩关系,使产品产生出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
恰当、科学地应用色彩,会产生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有益身心健康的特殊效果,我们居住的文化环境影响我们个人的和社会的价值观,因此会导致大众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冷暖、明暗、浓淡的色彩组成了不同的风格,千变万化的色彩组合形成了种种不同的感受。色彩是最廉价和有效提高产品个性化、人性化设计及附加值的手段,色彩有数之不尽的相貌、表达不尽的情感内容、极其丰富的特性形式,并且不同色彩的运用会对产品的质感、质量、美感、感性价值产生巨大差异。当代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CarolynBlo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从行政管理层面探析公务员的幸福指数论文

上一篇:

从依法行政看城市房屋强制拆迁论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