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对依法治国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的再探讨

2019-02-03 15:33:35浏览:59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坚持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必要性(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某些西方势力仍然

一、坚持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必要性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某些西方势力仍然在用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三权分立、民主宪政等理论学说或攻击我国制度,或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诚然,这些理论都蕴含着正确、进步的思想,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起到过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但是它们是否适用于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验证,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要充分按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其进行批判的借鉴与吸收。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就是确保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是确保法治建设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

(二)党的领导是历史实践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会被历史垂青,是因为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是与时俱进的。其60多年的执政经验是目前我国其他党派所无法具有的,坚持党的领导可以最大程度确保我国的法治建设符合中国当下的实际要求,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在法律框架下坚持党的领导

现代政治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论证政权的合法性问题,社会契约学说的出现为政权合法性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解释。这直接促成了宪法的产生与发展。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不能回避自身权力来源的合法性问题。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表明党的领导地位是被宪法授予的,宪法的规定是其合法化存在的基础。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本身就是尊重宪法的表现,是法治的要求。而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也是其巩固和维护自身合法性的需要。

确立党的领导地位不等于允许党的权威凌驾于宪法法律之上。相反,从党的领导地位需要被宪法明文规定以及党章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党的权威要受制于宪法法律,这不仅是形式的,也是执政党维护自身权威的内在要求。所以说,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有前提的,即在法律的框架下。另外,权力施于社会的作用必然会受到反作用,社会会给予反馈。超出法律框架的党的领导作用于社会后,必然会受到反馈作用,或来自于国家监督体制,或来自于社会中产生的负面效应。这二者也是使超出法律框架的权力触角自行回缩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建立关于如何防止党的权力超出法律框架的两个出发点。

三、依法治国下坚持党的领导存在的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领导干部对司法的干预,对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的破坏,由此不可避免地就会衍生出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针对这种现象,全会指出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但是对于前一机制,在地方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管理尚未独立之前,其可行性还是值得商榷的。需要我们改革权力结构中司法职能部门和其他横向、纵向权力部门的权限划分、等级划分,以及改革司法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考评、升迁等部门利益。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一种独特的职业群体,还要着重注意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如何树立司法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应有的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建设的思考分析

上一篇:

论考证胡适先生对宪法与法制的解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