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探究

2019-02-03 16:58:57浏览:11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分析药物配伍(Compatibility)在药剂制备或是临床用药过程中,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称为配伍。在配伍

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药物配伍(Compatibility)在药剂制备或是临床用药过程中,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称为配伍。在配伍时,若发生有损于药物质量和治疗的变化称为配伍禁忌。药物配伍恰当可以改善药剂性能,增强疗效,选择适当的附加剂以使药剂稳定。例如,口服亚铁盐时加用维生素C可以增加吸收,反之配伍禁忌也常发生。配伍禁忌一般分为物理性配伍禁忌、化学性配伍禁忌和药理性配伍禁忌三类。物理性配伍禁忌是指药物配伍时发生了物理性状变化,例如,某些药物研合时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破坏外观性状,造成使用困难;化学性配伍禁忌是指配伍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发生沉淀、氧化还原、变色反应,从而使药物分解失效;药理学性配伍禁忌则指配伍后发生的药效变化,不仅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加重病情,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笔者对我院的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我院的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了20082009年6月我院西药的药品目录及药品出库记录等资料2567份。对其西药品种、用药方式,根据不符合药品说明书及文献资料的规范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

1.2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共出现不合理用药189份,有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7.36。在症状上体现为头昏、呕叶、恶心、发热、体虚乏力、发冷、兴奋、皮疹、睡眠不佳、水肿及药物过敏等。肝功能衰竭3例,心功能损害1例。

2.2抗生素的不良配伍情况

氨基有类抗生素及第一、二类头抱霉素与杆菌肤、头抱吩、多薪菌素、万古霉素合用,其可致使肾脏毒性增加;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合用,会使得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致使其抗菌活性减弱,如青霉素G与头抱拉定合用,不仅不会增加疗效,反而增加毒性;红霉素、林可霉素与氯霉素合用,由于药物作用机制相同,因而因竞争而使药效降低;美罗培南与哇诺酮类合用.由于其共同的泵出机制而产生交叉耐药2.3其他西药的不合理配伍情况。

2.3.1复方新诺明与维生素C合用磺胺药易在酸性尿中结晶,排出不便,加重肾脏的负担,因而在临床治疗时应与苏打同服,或者多喝水,以减轻其对肾的毒性;否则会导致腰痛、尿痛、尿血等。

2.3.2吠喃妥因与碳酸氢钠合用在碱性环境下,吠喃妥因的杀菌能力会大幅下降。

2.3.3复方新诺明与酵母合用磺胺药可抑制叶酸代谢,从而达到抗菌的作用,而酵母对叶酸的代谢有促进作用。合用则会导致磺胺药的药效受到削弱。

2.3.4氟呱酸与乳酶生合用乳酶生可在肠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增加肠内的酸度,抑制腐蚀菌的活性,而氟呱酸则可抑制乳酶生的药性,从而降低其药效。

2.3.5氨茶碱与普蔡洛尔合用二者对磷酸二醋酶的作用相反,合用的结果只能是相互抑制,最后相互影响药性。

2.3.6吗琳与颠茄合用二者作用效果相反,颠茄舒缓胃肠道平滑肌,延长胃排空时问;而吗琳则是使胃功能亢进的药物,缩短胃排空时问,而相互排斥,疗效均降低。

2.3.7吗琳与果胶泌、胶体构概酸泌合用果胶泌和胶体构概酸泌服用后能在胃肠薪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溃疡而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但吗琳却在增加胃肠蠕增加胃肠排空。如两种合用,则会导致薪膜的保护作用削降低了疗效动弱。

3讨论

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但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药品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药品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药品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患者等 。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用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西药合用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因而杜绝不合理用药对提高治疗的水平就成了现代医学一个重要课题。如果患者合用激素和第三代抗菌药物,如头抱陛琳、头抱吩、头抱呱酮等抗生素,则会导致双硫仑。

静脉给药是引发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高达不良反应的94.3。静脉给药是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的pH、浓度、微粒、配制时问等均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从合理用药的角度讲,能外用的不口服给药,能口服给药不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不静脉给药。在使用静脉给药时,应重视药物溶媒的选择、配伍浓度、滴注速度等,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从报告结果可见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主要是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且存在一些滥用抗菌药物现象,如无指征应用、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较大、用药时问长等均加大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应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力度加大,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使用越来越多,中药注射剂的成分较多,结构复杂,相对分子质量大均可引发不良反应,而超过说明书中的使用浓度则更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按药品使用说明书使用。

从累及器官或系统看,皮肤及附件器官的损害病例最多,由于皮肤损害现象最为直观,其症状与表现易于观察,更易引起注意,尽管发生率高,但病情较轻,停药或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

通过对我院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应加强不良反应报告的宣传,要求医务人员使用药物时注意用药观察,做到可疑即报,提高不良反应报告的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用药安全的信息平台,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论法治下法官的护法使命

上一篇:

交通性引流胸膜腔灌洗治疗急性脓胸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