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9-02-03 18:14:54浏览:70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毕业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补虚通络法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标本兼治及多途径给药模式的治疗优势。方法将 4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

毕业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补虚通络法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标本兼治及多途径给药模式的治疗优势。方法将 40例IP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20 例。对照组予以激素泼尼松口服, 治疗组在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多途径给药,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75.00%, 对照组总有效率45.00 %, 治疗组在症状总积分及喘息、咳嗽、Velcro啰音等积分下降方面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补虚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用药安全,副作用小。

【关键词】 补虚通络法 特发性肺纤维化 多途径给药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3 诊疗标准

1.3.3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1]制定。

1.3.4 纳入及排除标准凡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 40~80 岁之间患者,发病两年内,肺 CT 显示磨玻璃影、纤维索条影、下肺少许蜂窝肺患者。排除精神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对本药过敏者及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衰、呼衰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患者。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以意向治疗分析(ITT)做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意义。见表 1。

表1 治疗后疗效比较(略)

2.2 症状改善对比症状改善情况以完成治疗分析(PP) 做统计,将脱落、死亡病例剔除。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在症状总积分及喘息、咳嗽、Velcro啰音等积分方面均有明显下降。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略)

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

2.3 肺功能改善对比见表3。

表3 肺功能比较(略)

治疗后明显较治疗前好转,★P<0.05

3 讨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性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肺疾病。临床以呼吸困难、喘息气短、干咳、低氧血症等为主要表现。西医常规治疗,依从性差、副作用大、预后不佳、费用昂贵等问题日益突显。本病难以用单一病机来阐释,传统医学认为可属“喘证”“肺胀”“肺痿”“肺痹”等范畴。络病学说认为,肺络能运行气血,深入肺脏,联络脏腑,与现代医学肺内的下呼吸道和肺内毛细血管的功能相似,IPF动物模型也发现,其病变部位不仅在肺泡壁,而且累及细支气管和小血管;另一方面,“久病入络”,病久则肺肾亏虚而致络中气血不足,或因邪毒入络,血行迟滞、络脉失养,痰淤互结终致肺络痹阻。故本病以肺肾气阴两虚,肺络痹阻为主要病机,以“补虚通络”法为基本治法,采用多途径给药模式,直达病所,标本兼治,活血化淤、益气通络、荡涤肺络之效,可使肺之气机畅达、宣发肃降有序,故治疗IPF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呼吸结核杂志,2002,25(4):11.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53.

[5] 侯显明,于润江.间质性肺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南充市1828名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

上一篇: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对策及其效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