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73例临床观察

2019-02-03 18:17:29浏览:27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毕业论文【关键词】慢性皮肤溃疡 中药外治 皮粘散慢性皮肤溃疡(CSU)又称难治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在合并有糖尿病、脉

毕业论文

【关键词】 慢性皮肤溃疡 中药外治 皮粘散

慢性皮肤溃疡(CSU)又称难治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在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及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由于该病慢性迁延、难以治愈且消耗甚大,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皮粘散是我科已故全国著名中医外科学家文琢之教授的秘方,临床运用四十余年,治疗CSU、慢性窦道、漏管等常能收到奇效。为了系统观察该药治疗CSU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05-08~2007-02收集CSU门诊和住院患者共73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该病拟定了诊断标准:①可有外伤或感染、长期卧床、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电离辐射等病史;②溃疡圆形或不规则,大小不等,边缘呈斜坡状或变厚高起,疮口下陷,脓液稀少或腥秽恶臭,肉芽灰白或暗红色,周围皮肤黯黑,板滞木硬,很难愈合,愈合后极易复发;③病程在1个月以上。

1.3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80岁以上;②癌性溃疡;③急性溃疡;④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皮粘散由炉甘石、朱砂、琥珀、黄连、冰片 等9味药组成,将其制成极细粉末。

2.2 换药方法用生理盐水棉球将创面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拭干,将皮粘散“飞”到溃疡面上,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更换敷料1次,4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2 观察指标

3.2.1 一般指标病程;全身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辨证;引起CSU的原发疾病及诱因。

3.3 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溃疡面完全愈合为痊愈;溃疡面缩小达70%以上为显效;溃疡面缩小达30%以上,70%以下为好转;治疗1个疗程,溃疡面缩小不足30%,或根本无缩小,或有扩大趋势为无效。

3.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PC软件进行。以t检验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有关参数差异的显著性。

3.5 治疗结果

3.5.2 病因与疗效见表1。

表1 病因与疗效(略)

P=0.032<0.05(运用Fisher's Exact Test)有统计学差异

3.5.3 主要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用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略)

※P>0.05,无右上标P<0.01有显著差异,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变化(运用配对t检验)

4 讨论

皮肤慢性溃疡(CSU)又称难治性溃疡,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以及糖尿病溃疡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类创面尽管不如癌症那样迅速致人死亡,但是由于它发生在体表,具有病程长、对外观影响大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因而它的存在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是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并竞相开展研究。目前尽管已研制出多种表皮生长因子外用剂型运用于临床,从临床疗效看,这些药物对新鲜伤口及创面有较好的促愈作用,但对慢性、陈旧性溃疡及伤口效果则差。中医药对CSU的论治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校中医外科创始人文琢之教授毕生专攻外科七十余年,认为“毒、腐、淤、虚”是CSU形成的基本病机,提出了“解毒化腐、祛淤生肌”理论,创制了促愈秘方皮粘散,该方具有良好的解毒、止痛、活血、生肌、敛口之功效,在我校附属医院中医外科/皮肤科病房、门诊作为院内制剂运用四十余年,治疗CSU、慢性窦道、漏管,常能收到奇效,体现在伤口愈合快、愈后瘢痕轻,目前还没有任何西药促愈剂能取代它的临床疗效。文老促愈的“解毒化腐、祛淤生肌”理论独树一帜,其秘方皮粘散比常用的解毒提脓祛腐的丹药类多了生肌功能,又比常用的生肌散类药多了解毒功能,是兼具二者之长的外用制剂,且药性温和,用于溃疡无任何刺激性,还有良好的止痛功效[1]。本次观察的73例CSU患者全为省内外其他医院外科及皮肤科治疗3个月至5年未愈病人。为保证患者的依从性,故未设对照组。在用皮粘散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61.6%,显效率为80.8%,总有效率为97.3%。关于皮粘散的促愈机制,下一步还要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体会

上一篇:

探析换位思考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