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谈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

2019-02-03 18:35:40浏览:44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疾病,急性期病人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护理难度很大。国外研究表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改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疾病,急性期病人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护理难度很大。国外研究表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比慢性期病例的效果更好。国内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大多针对恢复期病人,且多采用一般的认知行为技术。鉴于此,本研究尝试采用针对精神分裂症的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急性期病人进行干预,以期提高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择2012 年8 月至2013 年2 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 例。入组标准: ①均符合ICD-10 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②PANSS 总分评分≧ 60; ③药物治疗的种类和剂量已保持稳定2 周以上; ④年龄18 ~ 60; ⑤初中以上文化。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PANSS 中联想散漫5 分,情感交流障碍5 分,交流缺乏自主性和流畅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护理。

研究组( 50 例) : 男22 例,女28 例,年龄18 ~ 60,平均( 27. 37. 5) ,病程3 个月至10 年,平均( 4. 81. 6) 年。对照组( 50 例) : 男24 例,女26 例,年龄18 至60,平均( 27. 68. 1) ,病程3 个月至10 年,平均( 4. 9 2. 7) 。两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剂量基本相同。在以上各项及婚姻,教育和性别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 05) 。

1. 2 方法

1. 2. 1 评定工具: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3 个分量表: 阴性症状量表( 7 项) 、阴性症状量表( 7 项) 和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 16 项) 。每个项目1( 无) ~ 7( 极重度) 评分。总分及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临床症状越重。依从性以服药依从性为指标,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以百分率计算。

1. 2. 2 评定方法: 由2 名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医生进行测评。在入组前使用PANSS 量表,筛选符合条件的入组病例。采用PANSS 分别在入组,治疗4 周末和8 周末评定两组病人。于治疗第8 周末评定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并进行比较。

1. 2. 3 治疗方法: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接受12次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干预,对照组接受12 次一般心理护理。

一 般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以尊重、和蔼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熟悉患者的一般情况,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观察病情变化并熟悉病情,每天与患者沟通30 ~ 40min,包括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症状表现,进行心理教育,即运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讲解精神疾病知识。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干预: 首先全面收集患者资料并评估,通过适当的共情和温暖、真诚和尊重等基本心理治疗技术建立治疗关系,进度适当缓慢。进行心理教育: 使用正常化,告知人们在压力、疾病、睡眠缺乏和感觉被夺等情况下也容易出现幻觉,大约2% 的人在没有声音的情况下听到过声音,通过此技术降低患者异常知觉带来的焦虑和病耻体验。采用针对幻觉和妄想的技术对病人进行干预。针对幻觉: ①发展合理的解释,如功能失调性解释为外星人在和我说话,功能性的解释为也许是我的睡眠不够。②记录声音日记。③建立应对技能,并且因人而异,主要采用分散注意力和集中精力二类。具体操作为,在治疗中展示、练习,解释该技术原理,监测应对方法的结果。对声音理性反应,积极想象。采用逐级暴露和反应预防技术解决命令性幻听,并事先建立足够的应对策略。采用应对卡强化处理幻觉的方法。针对妄想: 首先以合作的态度和缓慢的进度与患者一起工作。具体技术有检查证据、引导发现、逐级家庭作业、箭头向下、换角度看问题和苏格拉底提问。了解病人关于妄想的信念,进行温和的苏格拉底提问。如病人认为周围人对自己有敌意,使用引导发现技术,想到多种可能性。再如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性欲减退,产生被变性的信念,镇静作用诱发的外力干扰大脑的想法。治疗师运用引导发现和心理教育,帮助病人更合理地理解这些现象。总之,治疗师的合作态度和缓慢步伐使治疗起效。

治疗安排: 前4 周每周2 次,后4 周每周1 次。每次治疗时间30-40min。

1. 2. 4 效果评定: 采用PANSS 量表进行评定。两组分别于入组前,治疗4 周末和8 周末各评定1 次。PANSS 减分率75% 为痊愈,50% ~ 74% 为显著进步,25% ~ 49%为进步,25% 为无效。依从性以服药依从性为评价指标,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以百分比计算。

1. 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 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比率差异显著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和t 检验。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PANSS 评分比较: 在4 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 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在8 周末,除阴性症状因子分无显著差异外,研究组的PANSS 总分、阳性症状和一般病理同对照组比较,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 05 或P 01) 。说明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症状干预效果较好。

2. 2 治疗依从性比较: 从表2 看出,8 周后研究组的完全依从率为84%,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1) 。不依从比率,研究组为0,对照组为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治疗第8 周末,PANSS 总分、阳性症状和一般病理得分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P0. 05 或P0. 01) 。但阴性症状因子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特定认知行为技术干预能改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对阴性症状改善无明显效果。国外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主要体现在能更好的改善阳性症状。国内有人对足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年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治疗4 周后阳性症状改善,可能原因是药物治疗时间较长的缘故。在第八周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研究组病人完全依从的比率高于对照组,不依从的比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说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组实施较规范的认知行为技术干预。针对患者的幻觉、妄想症状分别采用特定的CBT 干预,且特别针对急性期病人的特点,治疗进度缓慢,每次不超过40min,参与研究的人员都是经过CBT 系统培训的精神科医生和护士。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探源(1)论文

上一篇:

关于生长抑素联合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