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革命

2019-01-28 17:27:21浏览:12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香港乐施会的年刊要我以2000字的篇幅介绍一下这20多年来农村改革的情况,这实在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这20多年来中国农村改革


香港乐施会的年刊要我以2000字的篇幅介绍一下这20多年来农村改革的情况,这实在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这20多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千头万绪,两万字也说不完,只能勉为其难了。不过,根据我的理解,虽然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践过程和政策研究非常复杂,但都是围绕着土地而进行的,即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革命。 小岗村隶属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是淮河岸边的一个普通小村庄。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都要背起花鼓去讨饭。197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小岗村农民们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包产到户,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就是自己的,这就是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农村改革由此拉开序幕。小岗村实行大包干一年就大变样,不仅结束了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而且上缴国家粮食3200多公斤。中共高层的一些明智之士发现,大包干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对大包干给予积极支持,后经过激烈的党内斗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大包干基本肯定,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大包干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农村大地。从1982年开始,中共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五个一号文件,对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政策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充实和规范,从而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部分土地产权和生产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油、棉产量连年增加,甚至翻番,农民生活普遍改善,整个1980年代,中国农村一片欣欣向荣,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60%以上,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均耕地只有1.2亩,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大量农民要靠外出打工谋生,而农民却没有政府所提供的社会保障,所以,对农民来说,农民所分得的承包地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他们的生存保障资料,即土地对中国农民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和劳动力是必须盘活、使其自由流动的两大要素,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农村土地的顺畅流转,就必须给土地对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寻找一个替代物,正因如此,近年来,中国政府着手进行统筹城乡用工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障等一系列改革实验,虽然步履维艰,但正在奋力前行!
综上所述,我们很容易看出,二十多年来,中国农村改革虽然名目繁多,但几乎无不与土地有关,土地问题既是改革的原因,也是改革的目的,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农村改革实际上是新一轮的土地革命!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推进科学发展经验体会

上一篇:

市纪委党风室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