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谈古诗词中的意象在对联中的应用

2019-02-13 23:20:37浏览:85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古代诗词的意象对楹联的影响一直很大,自古以来一副好的楹联作品离不开好的意象。用好的意象能使楹联作品升华,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古代诗词的意象对楹联的影响一直很大,自古以来一副好的楹联作品离不开好的意象。用好的意象能使楹联作品升华,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无尽诗意的美,读起来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
中国古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意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而有些情感经常用某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例句:伤春不过常折柳;绝色当归客葬花。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例句:长亭一曲琵琶泪;细雨千弦杨柳风。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例句:南浦绿波西山爽气;春风落日秋水长天。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例句:薄奠几杯西凤酒; 空留一点贡心香。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例句:小月西沉,看一棹空明,摇泼寥天孤鹤影;大江东去,听半滩呜咽,吹残后夜洞箫声。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例句: 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絮雪;自东坡去后,夜灯孤塔,一湖风月冷梅花。④清新感 ,幽情自在。例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怀。例句1:我愿乘风破浪,鸿雁可传书; 谁能坐享其成,缘份能通灵。
3.双鲤、尺素。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例句1:双鲤红鹅光紫府;半山桐花耀槐堂。例句2:不劳鸿雁传尺素;且喜秋声入洞房。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例句:清吟芍药水;醉卧梧桐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例句1:芭蕉不解丁香结; 南国常吟红豆诗。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例句1:流水长亭春风静宇;幽兰一室修竹万山。例句2:清风明月本无句;落花流水总有情:
4.子规、杜鹃、鹧鸪。思念故国之情,表达思乡。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子规、杜鹃、鹧鸪。例句:杜鹃花里杜鹃啼,有声有色;蝴蝶泉边蝴蝶飞,亦幻亦真。
5.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例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例句:一秋香色输菊下;万种风情到眉间。
2.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例句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例句2: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3、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例句1:月落梅欺雪;冰融水影天。例句2:愿画寒梅香忆雪;轻书劲草影随风。 (待 续)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对联和诗词的对仗异同

上一篇:

教科室副主任竞聘演讲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