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国员工“最不敬业” 社会管理模式使然

2019-03-05 17:44:02浏览:21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全球员工的敬业的比例仅为13%,而中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敬业员工只有6%。近日,盖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2012年对全球雇员对工

  全球员工的敬业的比例仅为13%,而中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敬业员工只有6%。近日,盖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 2012年对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敬业员工比例最高的国家为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和美国。调查认为,东亚敬业率之所以为6%,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国拉低到这一数值的。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目前。”中国人向来有敬业乐群的传统,不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起码也是有着勤勉认真的好印象。何况,全世界范围内随着工作者受教育水平和专业化能力的提升,其敬业程度也随之升高。在数据上,中国却独独背离了这一规律,“敬业水平均在6%左右”,这实在令人费解。

  敬业是个偏正结构的语词,强调员工对岗位的忠诚与爱护。但问题是,敬业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一是这份职业值得我们去“敬”;二是大家有能力去“敬”。就前者来说,当超长工作时间成为“被工作”常态的时候,当“本周末正常加班”的通知屡见不鲜的时候,甚至恨不得去洗手间都有“三从四德”之规定——不断被压榨劳动力的员工们又如何能爱上这样的岗位?没有爱岗,何来敬业?加之收入分配的游戏规则长期失衡,高管高薪无上限、一线低薪无下限,高强度工作却不能兑现收益上的高收入,岗位就成了敷衍了事的“饭碗”。一句话,从“职业”到“事业”,基本并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素养。

  于后者来看,敬业的能力也是不小的问题。这种能力欠缺,主要源于转型期的内外压力。各人行色匆匆,各人戾气沉郁,“亚历山大”的生存焦虑之下,家的生存负累都足以成为压垮人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又哪有精力去扑在事业之上?何况,中国的职业结构决定了本该是主人的员工,并不能真正成为事业发展的决定力量。盖洛普公司的调查同样显示:在回答“工作时,你的意见是否有影响”的问题上,中国员工的回答尤其低,只有1/8左右的员工给了“强烈同意”的回复,而全球的平均水平为1/4。可见,中国公司“指挥控制”的阶级色彩之浓重。管理层自顾自地拟定着一个又一个的决策,员工们却发表不了自己的意见。各个阶层的员工都只能是工作的执行者,而不是参与者,甚至沦为流水线上的生产机器。长此以往,职业归属感消磨殆尽,热情工作、爱岗敬业自然无从谈起。

  中国员工“世界最不敬业”的帽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水平与认识的问题,更关键的,还是社会管理模式使然。只有真正重视员工、关怀员工,才能充分改善员工的工作状态;也只有集思广益、广开言路,才能培厚员工的职业归属感,进而在“勤劳辛苦”之内,点滴用心、乐业敬业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怎样做一个心中充满爱和希望的女孩

上一篇:

女人最好只爱八分,付出五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