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茶  联

2019-03-07 03:55:48浏览:47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干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

  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

  茶烹雀舌春。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

  扬子江中水,

  蒙山顶上茶。

  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这副对联是当代书画家王梓梧(中央统战部赠送澳门回归礼品画《九九归一图》的作者)书赠丁以寿的,对联中无“茶”字,但茶又无处不在,很好地表现了茶与儒释道不解之缘。

  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

  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虎年茶叶店的对联

上一篇:

趣味茶联-茶与对联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