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紫竹调教学反思

2019-01-29 17:05:12浏览:43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教唱《紫竹调》的曲调时,这首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比较多,且有装饰音,学生一看谱子觉得似乎非常难,难把握,难唱好。备课时,我


在教唱《紫竹调》的曲调时,这首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比较多,且有装饰音,学生一看谱子觉得似乎非常难,难把握,难唱好。备课时,我设计的也是要求学生视谱唱,但是,两个句子的视唱结束后,课堂上学生畏难的眼神和弱小的声音,使我改变了教学方式。我也采用了传统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唱段落句子。在教学中采用我范唱,学生唱一句的方式,再适当加入民歌表演中传统的手位,眼神的配合。边唱边做,边舞边学。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比较歌曲中有附点和没有附点的区别,比较有滑音和没有滑音的好听程度,以及体会歌曲最后的尾声渐慢渐弱的意境。一句句的模仿,一句句的细品,学生渐渐进入了角色,开始品位唱腔的韵味。从学生越来越大胆的声音中,我相信他们感受到了《紫竹调》的曲味,而我感受到了要让学生唱出韵味,方法很多,关键要让学生体验,自主参与分析与实践。

我在第二课教学采取了另一种方法:要让欣赏者对作品产生积极的兴趣,首先必须对作品有所关注。《紫竹调》具有典型的江南民歌的特点:温柔、细腻、明丽。但是学生不太熟悉它。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伴随着熟悉的,着名的,具有典型江苏民歌特质的歌曲《茉莉花》的旋律带学生进入教室,并带领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江南水乡舞蹈的律动。《茉莉花》委婉的曲调,律动设计的柔和的动作,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画的江苏。让学生对江苏民歌温柔、细腻的风格,有了切身的体验。

这之后,我并没有着急进入歌曲的教学,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中国江苏地区和西北民歌的欣赏,让学生猜猜哪些是江苏民歌?当一首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经典西北、江苏民歌响起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投入分析,专注的聆听。从地理风貌上的不同风格,到民歌的不同风格的对比,很快找出了其中几段江苏民歌,进而又归纳了江苏民歌细腻、秀丽、温柔、甜美的特点。从而为学唱歌曲时正确运用音色及情绪演唱歌曲,能唱出歌曲韵味打下了基础。

紫竹调教学反思(二)

我在设计新歌教学《紫竹调》这节课时,有一个观点始终萦绕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上课开始,我便让学生在民乐合奏《紫竹调》的音乐声中踏着轻松的脚步进入教室,大屏幕上不停地出现紫竹林、紫竹乐器、紫竹工艺品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听觉和视觉上都有所感受,潜移默化中,对音乐内容有了情感上的体验。然后,又请学生欣赏由豆豆姐姐演唱的沪剧《燕燕做媒》,吸引学生的眼球。接着自然过渡到新歌的学习。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又注重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来发现问题,解决难点。

最后,请学生欣赏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由交响乐团伴奏的沪剧唱段《燕燕做媒》,传统的沪剧跨越了地域的界限,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也十分认真,能很好地领会老师的意图,分小组学习也很到位,但由于我没有把握好自主学习的这个度,使得分组学习时间过于长而使后面的教学环节显得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时时记住这一点。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北京注协05年度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总结

上一篇:

九月班主任工作总结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