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国传统礼仪的缺失是什么原因 怎么导致的

2018-12-29 11:26:57浏览:77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3_110628133819_1.jpg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对其个人素质的形成也存在承上启下的做到,到底传统礼仪为什么会缺失呢?

20090812133533-1200839684.jpg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规矩之多之全可谓是冠绝天下,举凡宇宙之大、苍蝇之微,只要人类生活中所能碰见之事,具体到衣食住行、生死嫁娶等,无不有一套周全完备的礼节。礼的要求很多,在生活中,父子间要“上慈下孝”,兄弟间要“兄友弟恭”,夫妻间要“相敬如宾”,朋友间要“谦恭礼让”,邻居间要“守望相助”,等等。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礼不可废,礼是一种美德,少了礼节,便是道德败坏。

现在礼仪之邦的礼仪正在迅速流失。这种流失不仅是指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流失,更重要的是礼仪的流失,也即中国人在社会中约束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越来越弱。这种约束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是不分东方和西方的,东方和西方的礼仪都是教导人们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同的只是形式(形式的不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和风俗不同)。

W020110701620945608460.jpg

然而其他的礼仪比如相见礼、尊老爱幼、尊师孝敬父母,礼貌等虽然有一定的缺失,但不严重,而且至少人们还知道怎样做是不对的,做错了会有内疚感。

不恰当的集体主义教育的结果。集体主义的过分教育会导致人们对个体的忽视,对自身修养、素质的忽视。因为过分强调集体,人们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集体,如果集体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他们就不管其他的了。集体利益是他们行为的唯一准则,而其他的利益比如其他个人的利益是放在集体利益之下的,这就或多或少的造成了对个人的不尊重、漠视。而且,假如一件不道德的事不损害集体的利益而且对他人无损害或损害很不明显的话,受集体主义教育的人做这件不道德的事实没有思想负担的,也不会有内疚感。

旧礼已去,新礼未立,即国人生活在礼仪文化缺失的间隙状态—旧的礼仪文化已经失传,新的礼仪文化还未建立起来。近代以来,由于国势衰微,列强入侵,国人激于时变,把落后挨打归咎于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教导我们中庸,和为贵。这就导致了我们的人民面对列强的入侵时,为了求和平,求安稳,求活命,宁愿吃点亏也不去反抗,而且传统文化教导我们枪打出头鸟,少有人敢做反抗的第一人。所以改革开放后,国人抛弃传统文化是有道理的。而且恨屋及乌,把比较繁琐但是有些还算正确的礼仪也抛了一部分。然而新的礼仪建立需要时间,现在正处于转型期,处于无礼期。

4633574_141016025446_2.jpg

通过对《弟子规》等书目的研读,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国学根底,初步具有中华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平,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素养。

20081111161111.jpg

要开展国学教育。以学习《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千字文》等为切入点,开展中华国学启蒙经典学习研读热潮,让学生认识到国学经典蕴藏地智慧精髓和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之源,涵盖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根基和灵魂,它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持。让每位学生深刻体会父母、师长的养育、培育之恩,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0B3D9EC5A7B202158243FDBD7E8ABC04.jpg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 ,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 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 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10702806_165558210304_2.jpg

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即如二程所主张:“ 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 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 体的。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人们生命中的贵人有哪些 绝不能错过他们

上一篇:

每月房事次数多少合适 性福与健康齐拥有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