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同性恋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是真爱还是疾病

2018-12-29 12:41:50浏览:62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同性恋,又称同性爱,在现社会还有很多称呼,男男可以称呼“玻璃”,女女可以称作“百合”,同性恋也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

同性恋,又称同性爱,在现社会还有很多称呼,男男可以称呼“玻璃”,女女可以称作“百合”,同性恋也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

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为,但这与基于高级感情的人类同性恋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人类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  


同性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性恋其他方面都是正常的,就在性取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种性取向并无优劣之分。关于性取向的产生有很多种理论,当今大多数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认为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无法通过后天改变,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从生物遗传学来说,携带有同性恋基因的个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易于发展成同性恋细胞。同性恋通常是由父亲遗传女儿,母亲遗传儿子,并且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都有家族化的倾向。异性恋者的性取向通常是由父亲遗传儿子,母亲遗传女儿,然而有时会发生父亲的性取向遗传给女儿,母亲的性取向遗传给儿子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子女是同性恋者。有研究发现,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出现在同一家庭的可能性较大。也就说,如果兄妹姐弟中有一个孩子是同性恋者,那么其他孩子也有较大几率是同性恋者。  

同性恋既然是家族遗传,那么同性恋的人在什么时候会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呢?部分同性恋者在12岁时,就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同性恋者要在12岁~16岁的阶段继续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逐步确定下来。绝大部分同性恋者在20岁的时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但是也有一些同性恋者可能在40~50岁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并深信不疑。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同性恋者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早晚,与个人经历、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这是因为异性恋在数量上占据碾压性的优势,同性恋者很难在周围充满异性恋者的环境下,像异性恋者一样从小认知自己的性取向。年幼的同性恋者充其量只会疑惑自己为什么不像周围人一样对异性感兴趣,但不会发觉自己是同性恋。这就是“后天同性恋”的由来,实际上这些“后天同性恋”只是过晚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恋者罢了。当然,前提是这些人从未对异性明确产生过爱情和性欲,否则就是过晚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双性恋者了。  

很多人把性别认知障碍和同性恋扯在一起,但其实这是两种类型,性别认同障碍是一个由心理学家和医生所定义的精神医学用语,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这是一种精神医学上的分类定义,通常用来解释与变性、跨性别或异性装扮癖相关的情况。

世界精神病学会很明确的将性同者归类到了LGBT中的Transgender(跨性别)行列,在DSM-IV的诊断判定中也详细的介绍解释了跨性别的定义。但社会民众仍然会无意或故意的将性同者、异装癖、异性化和同性恋划上等号或扯上关系,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的性同者本身也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自然会误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者。

很多人把同性恋和异性化者扯在一起,说同性恋会喜欢ta们,小编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其实无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还是根据各种调查统计来讲,真正的同性恋者都对异性化者无感,甚至厌恶。因为同性恋者喜欢的是同性,让他(她)们去喜欢一个异性化的同性,还不如去喜欢一个异性化的异性。有些同性恋者甚至比异性恋者更加厌恶异性化的同性,因为他(她)们认为异性化者不爱惜自己的性别魅力。

绝大多数的同性恋者认为:自身的性别特征越明显,则越有魅力。为了吸引优秀的同性,他(她)们首先会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来吸引对方,但没有同性恋者会喜欢往异性化发展。同性恋者不会对异性产生爱情和性欲,所以对异性的特征不会产生好感,没有同性恋者会希望自己身上有太多的异性特征,更加不会去喜欢异性特征明显的同性。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单身心理学那些事 摆脱单身是一门技术活

上一篇:

同性恋战争的胜利 同性恋的历史故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