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他们有什么成就

2019-03-03 07:51:13浏览:66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古人留给现代人的贡献与成就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古文、诗词歌赋、文言文等所蕴含的道理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古人留给现代人的贡献与成就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古文、诗词歌赋、文言文等所蕴含的道理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工人最强盛的朝代,很多杰出的诗人不断涌出,特别是古诗流传至今还让人朗朗上口。那么你知道初唐四杰是哪四位?他们分别有哪些成就?

   一、初唐四杰有哪四杰?  初唐四杰分别是:卢照邻、王博、杨炯、骆宾王

  二、初唐四杰有哪些成就?很多人对这四杰所作出的贡献不太清楚,山村来为您详解

  1.卢照邻

  有关卢照邻的简介及成就

2.png

  卢照邻简介: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的文学成就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20卷。

  《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 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 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卢照邻的成名作

  《赤谷安禅师塔》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氲。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分。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

  2.王勃

  有关王勃的简介及成就

2.png

  王勃出生于世代官宦的诗书人家。其祖父王通是隋秀才高弟,曾任蜀郡司户书左和蜀王侍读等官,后来退官居家,专门在龙门讲学著书。其著作有《元经》和《中说》,为当时儒士所称道。其父福峙,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六合二县令、齐州长史等官,晚年开始对玄学(即修炼)有了兴趣。王勃天生聪颖,悟性过人,是个早熟的神童。他六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九岁时读颜师古注的《汉书》,便能指出书中的过失;十岁时以一个月的时间竟能通读六经而无一点障碍,连他的朋友、同样是神童出身的杨炯都认为他的知识是先天带来的(“悬然天得,自符昔训”)。

  王勃的文学成就: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认为“君子以立言见志。遗雅背训,孟子不为;劝百讽一,扬雄所耻。苟非可以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由其轻重,古人未尝留心也”(《上吏部裴侍郎启》)。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古诗仅有10多首,其中《临高台》反映都市繁华生活,暗寓对贵族豪门的讽刺。《采莲曲》、《秋夜长》写妇女在采莲和捣衣时思念征夫,则是直接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传统,而又能开拓意境。这些诗作虽仍带有六朝的华艳色彩,但风格清新明朗,显示了唐诗的新面貌。

  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来论者所激赏。《旧唐书·文苑传》引崔融语云:“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

  王勃的成名作《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3.杨炯

  有关杨炯的简介及成就

  杨炯简介

  杨炯,汉族,弘农华阴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 上元 三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任教于 洛阳 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桐的文学成就: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

  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止涉猎浮华”。

  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

  杨炯的文学影响

  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诗篇不多,所写《从军行》等几首边塞诗,均表现出了雄健风格,很有气魄。

  杨炯的成名作「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骆宾王

4.png

  有关骆宾王的简介及成就

  骆宾王活跃于初唐时期,619年出生在浙江义乌,是一名有名的诗人,在唐朝时期声名显赫,与卢照邻等人合称为初唐四杰。骆宾王从小就是一个神童,天赋异禀,7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对,赋有神童称号。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从唐代开始兴盛。

  骆宾王的父亲是一名县令任职于青州,后来在其工作的地方去世。此后骆宾王就开始了漂泊生涯,呆过博山,亦呆过兖州,骆宾王的早年生活就在漂泊和贫困中度过。

  650年其至之后的5年,骆宾王在到道王李元庆手下做事,道王让其介绍下自己的才能,但是骆宾王为人低调不喜自炫,听完就告辞离开了。其后做了奉礼郎,但是犯了事,被发配从军,派往西域。发配边疆后骆宾王来到蜀国,为李义工作,此间平定叛乱,并创作了很多文檄。

  骆宾王成名作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的成就

  骆宾王有着强烈的功名意识和用世精神,他的诗文创作有着广泛的现实内容和深沉的人身感慨,恢复了诗歌创作重视社会讽喻功能的传统,与六朝诗歌的虚弱柔糜不可同日而语。

  少年好英侠,不屈节权贵,不迎流俗,显示出游侠浪漫不羁,独立不群的自由意识。在行为方式上,他重交尚义,知恩图报,面对现实的窘境,毅然投笔从戎,面对执政者的残暴昏聩,欲望权政治决裂,加入到武力抗暴的行列。

  骆宾王的儒侠互补的精神特质影响其诗文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从而影响其诗文风格和诗歌成就的形成,这种精神最典型的体现于骆宾王诗歌豪放刚建的审美风貌和挥洒扬厉、不拘常规的七言歌行成就中。

  二、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

4.png

  唐宋八大家的各自简介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韩愈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笔”之美称。

4.png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4.png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江西永丰)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 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4.png

  苏洵

  苏洵

  苏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4.png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特,优异的成就,世人称为苏东坡。

4.png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4.png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4.png

  曾巩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吃辣椒有什么好处,吃多了会怎么样

上一篇:

新鲜鱿鱼怎么处理及清洗方法介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