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用免疫屏障护佑天下苍生

2019-05-01 17:59:14浏览:79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记者 张磊从最初的4种疫苗预防6种疾病,到当下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伴随我国免疫规划事业的不断发展,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被
  □记者 张磊

  从最初的4种疫苗预防6种疾病,到当下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伴随我国免疫规划事业的不断发展,曾肆虐数千年的天花被彻底根除,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等危害百姓健康的传染病也有望被降服。我国计划免疫政策已走过40年。抚今追昔,在显著成绩的背后,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经历了哪些变革?针对疫苗安全等备受关注的问题,又该如何完善这一政策?

  生命的第一份健康礼物

  抬起右臂,胳膊上露出蚕豆大的一块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首席专家王华庆笑着说:“这就是种牛痘时烙下的印记。”

  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消灭天花,这也是人类首次借助疫苗攻克传染病。1981年3月,原卫生部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取消接种牛痘。“有没有痘疤,暴露了你的年龄!”王华庆打趣道。

  “疫苗是每个人出生后收到的第一份健康礼物,乙肝疫苗被称作人生的第一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说。庄辉见证了乙肝疫苗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中立下的赫赫战功:1992年、2006年和2014年,我国分别进行了3次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1岁~4岁儿童为例,乙肝表面抗原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2006年的0.96%,2014年继而下降到0.32%。“这意味着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儿童减少了近8000万人,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2000万人。”

  庄辉说,2002年,国务院决定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此后,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降至1%以下,被世卫组织誉为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的伟大成就。

  不仅是防控乙肝,通过实施预防接种,我国于2000年实现本土无脊灰目标;2006年后连续13年无白喉病例报告;2018年,麻疹发病人数已不到4000例(发病率为0.28/10万),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的其他传染病的发病数与死亡数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王华庆介绍,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978年以前为计划免疫前阶段,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政策,2000年至今实施免疫规划政策。“计划免疫,意味着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适龄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王华庆解释,免疫程序即接种哪种疫苗、何时接种须经过科学考量,既要考虑人群疾病流行以及危害程度,也要结合彼时疫苗的生产供应能力。比如麻疹疫苗,美国是给1周岁儿童接种,而根据监测结果,我国确定8月龄是最佳接种时机。

  预防接种策略不断优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技术革新以及疾病防控需要的变化,很多老百姓以往自费接种的第二类疫苗被逐步纳入到免费接种的第一类疫苗中。同时,我国免疫接种策略和程序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尹遵栋介绍,2016年将国家免疫规划项目中的脊灰疫苗由过去的三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接种4剂次,改为接种脊灰灭活疫苗1剂次和二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3剂次。“这一方面是因为II型脊灰野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被消灭,无需继续接种三价减毒活疫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国家投入的增加,使更安全的灭活疫苗生产供应、采购支付得以保障。”

  尹遵栋认为,成绩的取得还得益于一揽子政策形成的叠加效应。比如,《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2005年6月,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提出托幼机构、学校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同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这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卫生、教育部门和孩子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助推提升了接种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提出,我国目前的狂犬病防控策略是暴露后预防,即人被犬咬伤后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事实上,每支兽用狂犬病疫苗的价格不到人用狂犬病疫苗的1/5,人用狂犬病疫苗不仅需注射4剂次~5剂次,且只能保护接种者个人,而兽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是预防性接种,每年只注射一剂次,可以从源头上消除狂犬病,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

  “要消除人间狂犬病,就要改变现有的疾病防控和免疫策略,犬只免疫是消除中国狂犬病的核心策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应在农村地区犬只管理和免疫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高福说。

  有了好策略,还要有得力的抓手。基层接种单位是实施免疫规划的根基。近年来,我国通过科学规划和设置预防接种单位,不断加强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预防接种实施条件,同时严管预防接种人员资质,加强人员专业培训,提升专业队伍技术水平。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5.7万个预防接种单位,预防接种人员约40万人,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城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每年累计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超过4亿剂次。

  信息化管理水平待提升

  我国每年出生新生儿近1600万人,每个儿童平均接种约30剂次疫苗,加之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可见一斑。近几年,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我国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我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国家平台建设起步于2004年,时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技术指南(试行)》,为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交换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2006年12月30日,我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我国免疫信息化建设步伐开始推进。

  目前,以全国乡镇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覆盖率达95%。29个省份完成了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并将与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平台联网。

  记者了解到,我国正在积极筹建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系统将整合预防接种信息个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疫苗计划和供需以及冷链设备信息等,实现疫苗储存、运输、采购、发放、接种追溯。同时,可对接健康档案、疫苗生产企业等,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免疫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统计不准确现象,为评价疫苗效果、调整免疫策略、统计分析接种率等提供数据支持。

  当然,我国预防接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距离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数据的利用,大多立足于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内部各模块数据交换,虽然大多数省份建立了全省范围内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平台,但跨省以及跨部门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尚未完全实现。另外,部分边远地区预防接种单位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也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这些都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北京开展联合职防宣传

上一篇:

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城市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