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北京特色小吃大盘点

2019-05-30 17:18:46浏览:76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养生导读:说起北京小吃,相信一天一夜都说不完。北京特色小吃品种繁多,比较有名的有北京烤鸭、驴打滚、艾窝窝、糖卷果、灌肠、

养生导读:说起北京小吃,相信一天一夜都说不完。北京特色小吃品种繁多,比较有名的有北京烤鸭、驴打滚、艾窝窝、糖卷果、灌肠、羊眼包子,真是多不胜数。今天小编为你推荐几款好吃的北京小吃,可不能流口水哦!

北京特色小吃大盘点

北京小吃是北京美食中的骄傲,拥有悠久的历史,且品种繁多,主要有:豆汁儿、面茶、杏仁茶、杏仁豆腐、萨其玛、驴打滚、艾窝窝、糖卷果、灌肠、焦圈儿、茯苓夹饼、褡裢火烧、螺蛳转儿、蜜三刀、炸三角、寿桃、荷叶卷、丝排叉儿、馓子麻花、糖耳朵、糖火烧、豌豆黄、栗子面窝头、芸豆卷、羊眼包子、水晶门钉、炒肝、爆肚、冰糖葫芦、果脯蜜饯、酸梅汤等等。

北京烤鸭

不吃北京烤鸭,不算去了北京。有朋自远方来,热情的北京人总要到全聚德整只烤鸭来款待朋友。北京烤鸭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被誉为“天下美味”。据传有外国朋友以烤鸭与西餐制作方法相近,虽强说是由西方传入中国,一如最近韩国在冬奥会闭幕式上,说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一般,凡是好的东西,都愿意往自己身上揽。

北京油鸡

仿佛是北京烤鸭的姊妺,北京油鸡同样是老北京叫得响的名食之一。北京油鸡散养于林间地头,以肉味鲜美、蛋质佳良着称,不管清炖还是爆炒,都让人食指大动。鸡肉富含游离氨基酸、肌内脂肪、肌苷酸、不饱和脂肪酸等风味物质,优于其他地方鸡种,被吴常信院士誉为天下第一鸡。不过与北京烤鸭这个大哥比起来,北京油鸡的命运却更富传奇。

灌肠

灌肠是老北京小吃的象征之一。它是用上好的猪肥肠,灌上面粉、丁香、豆蔻、红曲水等十多种香料调成的糊,放到锅里蒸熟、晾凉后,切成片状,用油炸至金黄色,再浇上调料,十分诱人。在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中,要讲风味,这外焦里嫩的灌肠味道最奇特;要讲传统,它更是千古不变,无论是谁,依旧将煎好的灌肠蘸上蒜汁;依旧是用小竹签一片片扎着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没有一点情趣了。

豆汁儿&焦圈

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让人想起豆汁。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焦圈是一种北京特有的炸制食品,碗口大小,形似西方的炸面包圈,但口感更酥脆。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酥脆不皮。焦圈常作为另一种北京特有小吃豆汁儿的配菜食用。

北京特色小吃大盘点

豆汁儿&焦圈

姜汁排叉

姜汁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它要用鲜姜去皮剁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在轧面机上轧五六次,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宽2厘米、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

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汁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

炒肝

炒肝是北京极具特色的风味小吃,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炒肝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吃后让人回味无穷,深受北京人的喜爱。

糖耳朵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沙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糖稀也。”

驴打滚

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驴打滚源于满洲,因为清朝的八旗子弟爱吃粘食,“驴打滚”很快就传到了北京,成为北京的一种风味小吃。黄黏米面蒸熟后,在案板上摊开摁平,裹上红糖或豆沙馅一卷,再滚上炒熟了的黄豆面,吃时浇黑糖桂花水。至于为什么叫“驴打滚儿”,有一种解释是:毛驴打滚之后,地上即有一块一块的“肥料”,形状、颜色都和此豆面儿糕相似。

烧麦

烧麦是北京久负盛名的小吃之一。它起源于包子,与包子的区别在于顶部不封口,做石榴状。明代称烧麦为纱帽,清代称之为鬼蓬头。清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麦馄饨列满盘”的说法。以前烧麦的馅因四季而有所不同:春以青韭为主,夏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以蟹肉馅最为应时,冬季以三鲜为当令。三鲜烧麦皮薄剔透,色泽光洁,入口香醇鲜美,深为人们喜爱。

北京特色小吃大盘点

烧麦

爆肚儿

水爆羊肚简称爆肚儿。一个羊肚子分为六样:肚领仁、肚板儿、葫芦儿、馓丹、蘑菇、实芯儿。爆肚儿的火候最要紧,要脆要嫩。作料是:香菜、葱花、芝麻酱、酱豆腐、辣椒油、蒜泥、卤虾油、韭菜花、酱油、醋,和吃涮羊肉用的作料相同。

羊眼包子

相传清代康熙皇帝曾食用过羊眼包子,故而出名。此物因其个头小似羊眼,所以人称羊眼包子。别看包子小,但馅料多样,深受人们喜欢。

麻豆腐

豆汁儿的孪生兄弟,是制豆汁儿时的豆渣,可以加羊尾巴油、青豆嘴儿、腌雪里红炒熟,泼辣椒油,喜爱这一口儿的北京人也颇多。

艾窝窝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由此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爱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钫》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

炒疙瘩

炒疙瘩是北京特有的一种面食风味小吃。制作过程中煮炒兼用,颜色焦黄,配上绿叶鲜菜,黄绿相间。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炒疙瘩的做法很简单,先将和好的面楸成面疙瘩,下水煮熟再捞出晾干,接着把晾干的面疙瘩倒入油锅翻炒,加入青豆、胡萝卜、蒜苔粒和调料,出锅即可食用。所以,很多喜欢吃炒疙瘩的老北京人,都是闲时自己在家里做来吃。不过,新一代的北京人,已经很少有人会做了。

炸酱面

如果说起云吞面,人们会联想起广东,正如刀削面是属于山西的,而地球人都知道的就是北京有炸酱面!这样子一碗简单的却有名的面食,有太多文学家、美食家撰文,如梁实秋、唐鲁孙等,将之上升为一种象征北平文化的高度,可见其不平凡。

北京特色小吃大盘点

炸酱面

隆冬早晨,呵着白气,站在街头等着一碗刚刚码好的炸酱面,接到手匆匆搅拌,立马送进嘴里,热呵呵暖呼呼的感觉立马充斥全身,感觉就没有那么冷了。而到了阳光普照的盛夏,在家里切好配料,将煮好的面条捞出后过一过凉水,一碗清爽凉面足以抵抗炎炎夏日。

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豌豆以张家口出产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同芸豆卷一起传入清宫。

豌豆黄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豌豆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气,解疮毒,消炎,去除暑热,有降血压、除脂肪、减肥之功效。原为回族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豌豆以张家口出产的花豌豆最好。

芸豆卷

芸豆卷本是民间小吃。据传清光绪年间一个夏日,慈禧太后偶尔听到红墙之外有铜锣声和吆喝声,随问是做什么的,并唤来卖货人,品尝了他的芸豆卷,觉得好吃。于是将此人留在宫内为她专做小吃,芸豆卷也就成为清宫御膳珍品。

北京特色小吃大盘点

芸豆卷

螺蛳转儿

半发面抻成细条,搁芝麻酱与花椒盐儿,盘在一起,如螺蛳状,把它摁平了,先在铛上烙,后在码道烤。烤好后外面脆里面暄。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儿再烤一两次,叫“干蹦儿”,用手一拍就碎,吃着蹦焦酥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麻辣香锅的家常做法

上一篇:

手撕包菜的五种做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