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2019-06-05 18:46:42浏览:2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二、如何预防甲肝三、甲肝的注意事项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1、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它是指甲

文章目录

一、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二、如何预防甲肝三、甲肝的注意事项

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1、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它是指甲肝感染者的粪便如果未经过很好的处理,粪便里面含有甲肝病毒,如果感染者通过这种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沾染了病毒,没洗干净,通过门把手、汽车扶手、公用电话等都有可能传染给健康人。健康人如果吃了或喝了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饮水,也可能发病。甲肝的潜伏期为2-6星期,要及时发现甲肝感染后的症状,及早进行治疗。

水源传播:经水传播也是因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在暴雨或者是雨季之后,患者的废物,如粪便、呕吐物等就会因为雨水的作用传染到周围的环境只用,污染我们的水源。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这是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

2、甲肝的症状

2.1、常见的甲肝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呕吐、恶心、腹痛。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之后,不—定都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

2.2、部分人经过2~6周的潜伏期,出现临床症状,不同的人临床症状各有不同。有的人可有关节痛、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

2.3、黄疸也是常见的甲肝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尿色发黄和皮肤巩膜黄染,这种为急性典型甲型肝炎。

2.4、而一部分人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肝功能检查也正常,而到恢复期却可产生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有些人则症状很轻,不出现黄疸,只是在检查肝功时发现转氨酶升高,称为亚临床型。

3、甲肝应怎样治疗

甲肝的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避免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只需根据病情给予适当休息、营养和对症支持疗法,防止继发感染及其他损害,即可迅速恢复健康。

3.1、住院轻症和中等症的甲肝患者,如果家庭有适当的疗养条件,可以留家疗养,定期到门诊复查。病情较重者,如血清胆红素超过 180μmol/l,血清alt>33400nmol/(s?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缺乏家庭疗养条件者、则宜住院。重症患者住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即可回家继续疗养。

3.2、休息在甲肝症状明显时期均应卧订休息。恢复期则应酌情渐增活动,但要避免过劳。卧订休息阶段,特别要注意到每次进食后平卧休息,严格禁止饭后散步。住院患者出院后,仍应经过全休、半休、轻工作,这样一逐步过渡阶段,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是重要的,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复。

如何预防甲肝

1、控制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急性期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慢性患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复制活跃者尽可能给予抗病毒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甲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均可引起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可导致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多为散在发病,输血后甲型肝炎极罕见。因此,针对甲肝的传播途径,熟悉和了解甲肝的相关知识后,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应当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防止“病从口入”。

3、保护易感人群

抗HAVIgG阴性者均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以获得主动免疫,主要应用于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其他高危人群,接种后免疫期至少5年。对近期有与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可用人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注射以获得被动免疫,时间越早越好,免疫期2~3个月。

甲肝的注意事项

1、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

2、有肝炎流行时,勿办酒席

因甲肝病人在症状出现之前大便中就有病毒排出,在甲肝流行时自办酒席,宾客中可能有尚未发作的病人,容易引起参宴者甲肝爆发。

3、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

儿童体内抵抗甲肝的抗体水平很低,所以,与甲肝病人有过接触日起两周内,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能保护不发病。

4、搞好饮水卫生

加强饮水消毒,不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河水、塘水都要消毒。如50公斤水加漂粉精片1片,就可杀灭甲肝病毒;如已有甲肝流行可适当加大漂粉精用量。为防止水源和农作物受到污染,不要用新鲜粪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内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

5、可用中草药预防

服用垂柳汤:取新鲜嫩垂柳枝连叶10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连服4天;口服板蓝根冲剂:成人每次1袋(或1块每日2次,开水冲服,连服5~10天。儿童减半。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肝脏增大是怎么回事

上一篇:

打甲肝疫苗的不良反应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