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丙肝传染性比乙肝强吗

2019-06-06 11:00:56浏览:20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丙肝传染性比乙肝强吗二、丙肝的症状三、丙肝的危害丙肝传染性比乙肝强吗1、丙肝传染性比乙肝强吗丙肝传染性比乙肝

文章目录

一、丙肝传染性比乙肝强吗二、丙肝的症状三、丙肝的危害

丙肝传染性比乙肝强吗

1、丙肝传染性比乙肝强吗

丙肝传染性比乙肝强吗,网上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所以还是找医生咨询一下比较好,但是丙肝传染性很强是很确定的一件事,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有血液传染,母婴传染及性生活传染。调查中发现,散发的HCV感染者中多数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这些患者大多是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感染的。和丙肝患者一起吃饭也可能感染丙肝。将传染性的HCV材料直接放入两只黑猩猩的胃内,未发生感染。但是用牙刷轻刷牙龈后,在口腔内喷洒HCV传染性材料,则发生感染。丙肝传染么,这也说明,丙肝传染通过口腔传播比皮肤接触传播几率更大。

2、乙肝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主要是指宫内感染、围产期传播以及分娩后传播。在我国,母婴传播显得特别重要,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40%~50%是由母婴传播所导致的。

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中HBV含量很高,微量的污染血进入人体即可造成感染,如输入血及血制品、注射、手术、剃刀、针刺、血液透析、共用牙刷、器官移植等等均可传播。目前已证实唾液、汗液、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等体液中均含有乙肝病毒,密切的生活接触、性接触等均是获得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途径。

其他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昆虫等方式,虽然经破损的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或昆虫叮咬在理论上可能传播,但实际意义未必重要。

3、如何预防乙肝的传染

3.1、乙肝患者和家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应当分开。有乙肝患者的家庭,通常成员之间的日常用品需要严格分开。因为乙肝患者的汗液、唾液、血液以及排泄物都携带乙肝病毒,要想预防家庭传染,应首先避免接触这些传播介质。此外,还要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进行定期消毒,达到预防病毒传播的目的。

3.2、乙肝患者的家属应当积极注射疫苗。预防乙肝家庭传染最积极主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成员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患者家属产生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并且要定期去正规医院进行乙肝五项检查。

3.3、乙肝患者性生活注意事项。若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配偶则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以产生保护性抗体,然后可以过正常性生活。但也要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时最好使用避孕套,防止将乙肝病毒传染给配偶。

丙肝的症状

1、右上腹不适。右上腹不适感,多见于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

2、身体乏力。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的乏力、恶心、面色发暗、胃口下降、右上腹不适、转氨酶异常、肝脾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要注意检查丙肝。虽然早期丙肝常没有典型症状,但一部分患者还是会出现常表现的,尤其病情活动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乙肝、酒精性肝病等相当常见,所以许多人一旦有症状或肝功异常,首先想到是乙肝或饮酒引起,而忽视了丙肝的因素。

3、消化系统不适。丙肝患者早期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反胃、恶心、呕吐及厌油腻等现象,长时间后会出现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

4、出现黄疸,丙肝和其他的肝脏问题都是一样的,根本的都是肝脏受到了损伤,造成了肝细胞代谢异常,让体内的胆红素无法得到有效的代谢,就会导致皮肤发黄的现象,也就被称之为是黄疸现象。

丙肝的危害

1、由于丙肝的发病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是很难发现的。一般会经过10~20年的慢性病程后,至少20%的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2、丙肝的传染性比较强,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输血、使用血制品都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性传播也是丙肝传播途径,夫妻之间,性伴侣之间的相互传染。

3、丙肝危害还表现在,发病率高,易转为慢性、易恶化。感染丙肝病毒后,引发急性丙肝,通常会有50%~85%的急性患者会转为慢性丙肝,由于输血感染丙肝的患者中,会有20%~30%最终演变成为肝硬化,而丙肝肝硬化患者又会有5%左右引发肝癌。

4、丙肝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肝炎,大约50%~85%的急性丙肝患者会转为慢性丙肝,因输血感染的丙肝患者中约有20%~30%会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其他原因引起的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约为10%~15%。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甲肝能吃糖吗

上一篇:

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