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2019-06-06 19:35:42浏览:73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二、预防胆囊息肉复发的方法有哪些三、 胆囊息肉日常饮食注意事项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1、胆囊

文章目录

一、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二、预防胆囊息肉复发的方法有哪些三、 胆囊息肉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1、胆囊息肉的症状及治疗

1.1、胆囊息肉的症状

胆囊息肉症状隐蔽,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偶有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腹胀、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厌油、消化不良等症状,极少数胆囊息肉患者伴有发热、黄疸。胆囊息肉如合并结石或较大息肉位于胆囊颈管儿间歇阻塞胆囊管,可出现胆绞痛,发烧,右上腹膜刺激征等急性胆囊炎的症状表现。胆息肉的症状中较为常见的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症状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胆囊息肉患者癌变。

1.2、胆囊息肉的治疗

1.2.1、做好驱虫工作: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可有效预防胆囊息肉的出现。发现肠蛔虫症后,应及时服用驱虫药,以免蛔虫钻入胆道,万一得了胆道蛔虫症,更应积极治疗,以防日久发生胆色素息肉。

1.2.2、保养胆囊: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对长期禁食使用静脉内营养的胆囊息肉病人,应定期使用胆囊收缩药物,如胆囊收缩素等。

1.2.3、规律进食: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胆囊息肉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

1.2.4、讲究卫生: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囊息肉也很有帮助。

2、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临床上所指的胆囊息肉包括有由胆囊炎症所引起的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引起的息肉样改变、胆囊腺瘤性息肉以及息肉样胆囊癌等。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良性胆囊息肉分为良性肿瘤性息肉和假瘤性息肉两大类,其中良性肿瘤性息肉可来源于上皮组织(腺瘤)和支持组织(血管瘤、脂肪瘤等),而假瘤性息肉则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瘤病、组织异位性息肉等。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与此相比,假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则不会发生癌变。

3、胆囊息肉的诊断

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胆囊造影术等。

预防胆囊息肉复发的方法有哪些

1、坚持每天吃早餐

如果长期不吃早餐,容易使早晨至中午这段时间形成空腹期,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而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不变,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出现过于饱和的情况,从而容易使胆固醇沉积在胆囊中形成胆固醇性胆囊息肉。

2、定期进行复查

对于康复阶段的胆囊息肉患者来说,除了做好日常预防工作以外,还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除了观察治疗的预后效果以外,还可以检测息肉是否有所反弹,以便发现病情复发后能够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3、切忌情绪化

一个人的胆汁分泌、胆囊的收缩和胆汁的排放,都由神经大脑来指挥协调,再通过植物神经传达大脑的命令,支配胆道系统工作。如果一个人长期精神紧张、抑郁,可使内脏的植物神经机能紊乱,无法传达命令,从而导致胆汁流通不畅,胆囊内胆汁淤积,胆汁成分之间比例失调,促使胆囊息肉生成。

胆囊息肉日常饮食注意事项

1、要按时用餐,正餐的时候不要吃零食,以防止胆囊不断受到刺激而增加胆囊收缩和胆汁分泌。

2、胆囊息肉患者的食物要易于消化,因为易消化的食物可减轻对胆囊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消化的食物有面条、大米粥、豆制品、蛋类、菠菜等。

3、胆囊息肉患者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油炸食品、肉汤等,避免胆囊过度紧缩、胆汁分泌增加。

4、不要吃得太饱,以免胆囊过度收缩,使胆汁分泌增加。

5、胆囊息肉的患者一定要多喝水,一般患胆病的人都应当多喝水。曾经有统计显示,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容易并发胆囊结石,大量饮水既可稀释胆汁使胆汁不易形成胆石,也可在胆汁代谢失衡,即胆石形成初期将胆石前期物质或小胆石冲刷入胃肠而排泄掉,防止了胆结石的发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胆囊息肉必须手术吗

上一篇:

胆石症病人的护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