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2019-06-07 08:47:00浏览:1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二、胆道疾病者饮食注意事项三、怎样预防胆道疾病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1、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胆道

文章目录

一、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二、胆道疾病者饮食注意事项三、怎样预防胆道疾病

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1、胆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胆道疾病的核心症状为疼痛。疼痛可源于扩张的胆总管,但疼痛感觉常位于上腹部及右季肋下,亦可位于胸骨下段、肩胛间区,甚至背部下方。疼痛和饮食无关,但亦可在餐后出现。疼痛也有可能由于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其性质和部位与胆绞痛很相似,但发作时间较短,仅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次数较多,一天多次;发作和精神因素如忧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有关。

消化不良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嗳气、上腹胀满感及其他上腹部不适症状。

表现为对脂肪食物的耐受性降低。部分患者对煎炸食品或高脂饮食不能耐受,并可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压痛,Murphy征可呈阳性。一般认为它和胆管内压力增加以及胆管炎症有关。

2、胆道功能紊乱的疾病诊断

胆总管下段结石

需与乳头括约肌痉挛和牵涉到胆总管的器质性病变进行鉴别。可通过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检查进行鉴别。

胆囊(管)结石

可导致胆囊扩张,需与高张性胆囊和低动性胆囊进行鉴别。影像学诊断(B超、CT及MRI)可发现胆囊(管)结石,从而确诊。

乏特壶腹周围炎症及感染

其表现可与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类似,但多可经内镜检查加以确诊。

壶腹周围及胰头肿瘤

可通过B超、内镜检查、PTC等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探查与Oddi括约肌张力增高区分开来。

3、胆囊和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

储存胆汁:一个饥饿的人(即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同时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浓缩胆汁:金黄色碱性肝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黏膜吸收返回到血液,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分泌粘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排空:进食3~5min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

胆道疾病者饮食注意事项

患胆道病者在饮食上宜吃青菜、萝卜等素淡、低脂肪的食物,以帮助脂肪的消化与吸收。食物以炖、烩、蒸、煮为好,忌用油煎、油炸,以清淡、柔软为宜。胆道病人应需严格控制高脂肪与高胆固醇的食物。诸如肥肉、内脏、蛋黄、鱼卵、虾皮、乌贼鱼及其他油腻食物。酒类可刺激胃分泌盐酸,从而刺激肿囊收缩与胰腺分泌,也应忌食。

胆道病患者的食物以米面、豆制品、新鲜蔬菜、菌藻类食物、少量植物油、瘦肉与去脂肪奶粉为好。每日饮食中植物油应控制在20克以内,蛋白质不超过100克,脂肪应低于40克。在恢复期间,可少量食用低胆固醇食物,如猪、牛、羊的瘦肉、兔肉以及牛乳、酸奶、鸭肉、鲫鱼、鲤鱼等低脂类食物。

低脂肪饮食是治疗胆道疾病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凡是油腻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以及酒类,均应列为禁忌的食物,避免食用。

怎样预防胆道疾病

生活规律

人体胆囊的功能是与我们的起居规律相适应的,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规律,工作压力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胆囊的功能紊乱,引起胆囊疾病。

健康饮食

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参与食物的消化,特别是脂肪类物质的消化。我们吃的脂肪类食物过多,就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要注意饮食有规律,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长期不吃早餐或者晚上吃消夜,对胆囊都非常不利。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的比例要适当,以3∶2∶1的比例为宜。尽量选择低胆固醇、高纤维素、蛋白质适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加强运动

运动对胆囊有震动作用,比如慢跑、快走、游泳等。这种震动会使吸附在胆囊壁上的沉积物脱落,随胆汁排出。并且运动还可以消耗体内的脂类,比如脂肪、胆固醇等,有效减少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老年黄疸传染吗

上一篇:

肝胆湿热能吃胡萝卜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