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多发性胆囊息肉能自愈吗

2019-06-07 10:04:49浏览:57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多发性胆囊息肉能自愈吗 二、胆囊息肉常见的检查方法三、胆囊息肉怎么护理多发性胆囊息肉能自愈吗1、多发性胆囊息肉

文章目录

一、多发性胆囊息肉能自愈吗 二、胆囊息肉常见的检查方法三、胆囊息肉怎么护理

多发性胆囊息肉能自愈吗

1、多发性胆囊息肉能自愈吗

胆囊息肉是一种息肉样的胆囊病变,它与普通的卵巢囊肿不一样,是不会自己变小或者是消失,自己痊愈的。想要治疗胆囊息肉主要就是采用手术切除息肉的方法,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都需要通过这种方法治疗,一般在息肉超过1厘米的时候才考虑使用手术切除,1厘米以下的息肉只需要随时观察即可。

2、多发性胆囊息肉严重吗

多发性胆囊息肉是由于胆囊上皮细胞中的胆固醇沉积所导致的,是胆囊的一种良性病变,和单发性的胆囊息肉比起来,很少有癌变的风险,对于人体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小。患者在长出胆囊息肉后会出现气血运行受阻的情况,但是一般不是很严重。如果多发性胆囊息肉的直径很小,是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的。

3、多发性胆囊息肉的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是治疗多发性胆囊息肉最为常见的手段,但是根据外国研究数据表明,如果胆囊息肉的直径小于10毫米,是没有必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的,通过保守治疗的方式就可以改变,比如说清淡饮食,调理作息等,每三个月应该对息肉进行一次复检,如果息肉有恶化或者增大的趋势,再通过手术的方式将其切除。

胆囊息肉常见的检查方法

B超检查。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杨汉良等报道B超对PLG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准确性明显高于CT,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三维超声成像。胆囊息肉三维超声成像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

内镜超声。即经内镜超声扫描,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EUS可将胆囊壁分为3层,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层为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外层为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及浆膜层。如为息肉样病变可见清晰的3层囊壁,而胆囊癌则囊壁的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的,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鉴别困难。而EUS检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

胆囊息肉怎么护理

1、胆囊息肉患者的饮食宜保持清淡,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使大便保持通畅。一般来讲,对于温热性质的动物肉如羊、牛、狗肉应该节制,而葱、姜、蒜、辣椒也不宜多吃。对于那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豆芽、苦瓜等可以多吃。这是属于胆囊息肉的护理措施之一。

2、胆囊息肉的护理中的饮食没有太多禁忌,若腹痛发作,及时看外科。慢性胆囊息肉药物只能缓解,无法治愈。既然是慢性,在治愈之前就有可能复发,且复发的可能性很大,会反复发作,否则也不称其为慢性胆囊息肉了。

3、典型的急性胆囊息肉首先引起患者上腹痛,常使人误认为是胃炎,在几小时后疼痛逐渐转移到右下腹,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等表现。压迫右下腹可有压痛,同时有局部肌肉紧张感。这在胆囊息肉的护理中也是需多加注意的。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胆囊癌的早期治疗

上一篇:

高血脂高胆固醇怎么办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