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治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2019-06-07 17:53:11浏览:26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治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二、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哪些特征三、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性的特点治精神分裂症的药物1、治精神分裂症

文章目录

一、治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二、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哪些特征三、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性的特点

治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1、治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五氟利多、舒必利等。另外还有4种药物是新型(或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

其实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最好,临床医生在实际应用中,会根据不同情况而选择药物。如患者的幻觉、妄想、思维破裂等症状明显则通常选用氯丙嗪、氯氮平;对思维贫乏、情感平淡、意志减退、被动、懒散症状为主者常选用维思通、奥氮平、舒必利、氯氮平等;针对兴奋冲动、行为紊乱明显的患者常选用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等镇静作用的药物。所以说,选药的时候要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和效价(药效—价格)比等因素,选择最合适治疗药物。

2、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

精神分裂症是多因素引起。其中遗传因素十分重要。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疾病。在同卵双胎或父母都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发病率比没有遗传因素的子女高40余倍。精神分裂症不是单基因遗传病,可能是由多个微效或中效基因共同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影响。

所以精神分裂症明确有遗传倾向,但是不仅仅是遗传在发病中起作用。一般出生时孩子无法判断是否会患精神分裂症,出现症状发病大多在16-35岁间是高发年龄。

3、精神分裂症会隔代遗传吗

各种精神病都有遗传倾向。轻精神病,如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等遗传机会较少,而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遗传可能性最大,祖父的病是有可能遗传给孙子的。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上下4~5代直、旁系亲属进行详细调查,患病率较一般群体高出7~8倍,国内与国外其他地区调查结果亦大致相同。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哪些特征

1、怪异行为:古怪打扮,奇特行为,重复动作自言自语,哭笑无常。精神分裂症较易被人误解。有些人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几个“分裂”了的人格;有些人相信精神分裂症病人,都是很危险的、不可测的;有些人相信这些不幸的人,是撞了邪,或被恶魔上了身。

2、阳性病征:妄想:即错误的牢固观念,对此坚信不疑,如认为被人陷害、觉得自己是特别人物等;幻觉:即在没有任何刺激物的情况下,仍然有特殊感觉,如听到他人议论自己、见到特别景物等;思想紊乱:出现语无伦次、答非所问。

3、阴性病征:感情麻木,包括动作缓慢、对亲人没有正常情感等;言语贫乏,包括说话迟钝、甚至百问不答等;缺乏动机,包括身体乏力、个人卫生料理差等;社交退缩,包括缺乏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减退,易受其精神症状的影响。

4、认知障碍:心理动力贫乏,影响说话流畅;思维散乱,胡言乱语;现实感歪曲,影响个人的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性的特点

1、易感性:与人格特点、个体大脑功能稳定性有直接关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完美的,也就是说谁都有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易感性越小,一生中患病的可能性愈小,多数人直到死亡“还没有发病”。

2、疾病学特点:直系亲属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在症状表现、分型、对某些抗精神病药物的敏感性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3、发病年龄:子代的首发年龄一般比父(母)代首发年龄小,即一代比一代发病早;如果有病的父(母)的配偶也患精神分裂症或人格障碍、情感性精神病、癫痫、智能发育不全等其它精神障碍,则精神症状更明显、社会功能缺损更严重。

4、寄养子发病率:父(母)代有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寄养于正常家庭,成人后患病概率下降约五分在之一,而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说明后天环境因素对易感性也有一定影响,但与先天的遗传基础关系更密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性

上一篇:

精神分裂症如何停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