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冠心病发作什么症状

2019-06-24 22:17:14浏览:73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冠心病发作什么症状1. 冠心病发作什么症状2. 冠心病发作怎么办3. 冠心病发作如何急救二、冠心病发作的诱因是什么三

文章目录

一、冠心病发作什么症状
1. 冠心病发作什么症状2. 冠心病发作怎么办3. 冠心病发作如何急救
二、冠心病发作的诱因是什么三、冠心病要注意什么

冠心病发作什么症状

1.1、出现冠心病的症状时,患者容易劳累或者精神紧张,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性疼痛,痛楚感会向肩部以及臂部蔓延,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自行休息后便可缓解;

1.2、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容易出现胸闷、心悸以及气短,如果休息后自行缓解者,应该警惕是冠心病的早期症状;

1.3、冠心病的症状可能与运动相关,当人们参加完体育锻炼后,又头痛、牙痛以及腿痛等表现,最好到专科医院检查一下;

1.4、听到噪声、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也要怀疑这是冠心病的早期症状;

1.5、当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的症状,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很有可能是得了冠心病;

1.6、冠心病患者在性生活,或者用力排便的时候,容易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当出现上述的症状时,就要引起警惕了;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应该需要呼叫120进行急救。在次同时可以服用速效救心丸等等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而且冠心病在急性发作的时候,会感觉会有剧烈胸痛的现象、会出现大汗淋漓的现象,还有一部分会突然的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如果患者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家属一定要镇定,应该对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不要做一些错误的急救措施反而容易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无论是心绞痛患者还是心肌梗死的患者,都应该需要即刻的停止所有的活动,患者这个时候可以坐下或者是进行相对的卧床休息,严禁进行奔走呼救的措施,或者是患者应该步行的到医院去。如果是到了室外的时候,患者可以在原地进行蹲下的休息。因为适当的静止活动能够相对的减少心脏负荷,能够及时的减少患者心肌的耗氧量,与此同时,患者还应该要相对的放松精神,不要情绪紧张和不安。

第一步: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胸前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2-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30厘米,以掌握叩击的力量。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心跳,若脉搏仍未恢复应立即进行下一步抢救。

第二步:积极采取人工呼吸。在施行人工呼吸之前,应用最短的时间,迅速清理病人口腔中异物,如假牙、痰液及分泌物等,同时松解衣扣,去枕平卧,仰头抬颌,以利于气道通畅;操作者一手撑在患者耳后枕部,另一只手捏住双鼻孔,用口包住猝死者的口,用力吹气约800-1200毫升,应连续做4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每5秒钟做1次;接着再做胸外心脏按压。

第三步: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位于患者右侧,两手掌重叠压在猝死者的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速率为80-100次/分,每次按压使胸骨下移约3-5厘米。

冠心病发作的诱因是什么

1、年龄因素

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往往是冠心病高发人群,五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与年龄成正比。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亦有年轻化的趋势,大家不可疏忽防范。

2、职业因素

有些专家认为:职业因素是冠心病的致病因素。临床调查结果表明,脑力劳动者患冠心病几率远远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更为容易诱发此病。

3、遗传因素

冠心病是有家族聚集性的,这是大家尽皆了解的。家族中有在年轻时易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由此可见,凡是有家族病史的人们一定要做好冠心病的早期防治工作,一切理应防患于未然。

4、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紊乱者极易诱发冠心病,这一事实已被公认。另外,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者的两倍以上。

5、血压高因素

血压过高对于人们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它是冠心病的诱病因素之一。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危害,最常见者为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四倍。

冠心病要注意什么

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

3、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喝浓茶、咖啡。

4、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5、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冠心病可以食疗吗

上一篇:

高血脂能吃甜食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