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办

2019-06-25 21:12:49浏览:27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办1. 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办之降低亲子依恋强度2. 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办之积极的引导3. 儿童分离焦虑怎

文章目录

一、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办
1. 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办之降低亲子依恋强度2. 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办之积极的引导3. 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办之不同时期的处理
二、分离焦虑症分为哪几个阶段三、分离焦虑症对孩子的影响

儿童分离焦虑怎么办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3.1、幼儿期(1~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依恋父母,会因害怕独处而拒绝睡觉,甚至做恶梦。出现在看不见父母的时候不能把学习和玩耍进行下去,害怕陌生人、不喜欢跟同龄孩子玩等现象。首先,在有事不得不离开时跟孩子说明白“妈妈出去一下,马上就回来”,并且很坚定地边走边说。其次,对孩子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进行教育,渐进式引导,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敢去接近或做尝试。

3.2、幼儿园时期(3岁以上)。孩子的一般反应为: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继续哭泣,吵闹减少,不理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照料,开始正常活动,但看见母亲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在此阶段,家长首先要相信和肯定孩子的能力,努力做到“成熟分离”。其次,有意识地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让孩子体会大人消失的感觉,训练其独立能力。再次,分离最好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入园前半年就要有计划地逐渐拉长离开时间,让孩子可以慢慢适应,实现自然过渡。

分离焦虑症分为哪几个阶段

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北京国奥心理医院资深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洪宝瑟主任医师指出,分离焦虑即儿童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分离性焦虑是在学龄前儿童身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分离焦虑症的发生率为3.5%~5.1%,女孩分离焦虑多于男孩。

儿童的分离焦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分离焦虑的第一个阶段: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

分离焦虑的第二个阶段: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分离焦虑的第三个阶段: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儿童分离焦虑症是一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分离焦虑症常伴有头痛、腹痛、恶心等躯体症状,严重的分离焦虑症病程可持续数年。

分离焦虑症对孩子的影响

1、阻碍幼儿的正常成长发育:母子分离,若从幼儿1岁开始持续3年以上,那么,一般说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智能、语言以及人格障碍。

2、造成难以恢复的人格障碍: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母子分离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分离的时间越短,则各种发展障碍的恢复越具有可能性。1岁以后,母子分离时孩子的年龄越大,分离时的痛苦体验程度越轻,孩子身心障碍越容易消失。

但是,在刚刚确立起依恋关系的特殊时期——生后第二年母子分离的话,则可能导孩子人格障碍,且难以恢复。

3、给幼儿带来不可复原创伤:只是因短暂的母子分离而导致的孩子身心障碍,会在良好的环境条件的作用下较快地消失。但若在母子分离的时间内,孩子经历了极度的痛苦体验,那么,即使终止母子分离,也难以恢复原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坐高铁小孩子怎么买票

上一篇:

小孩刷牙有什么步骤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