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脂肪如何在体内堆积

2019-06-29 12:21:46浏览:72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脂肪如何在体内堆积1. 脂肪如何在体内堆积2. 哪些因素会造成脂肪堆积3. 怎样减少脂肪堆积二、脂肪堆积有什么危害三

文章目录

一、脂肪如何在体内堆积
1. 脂肪如何在体内堆积2. 哪些因素会造成脂肪堆积3. 怎样减少脂肪堆积
二、脂肪堆积有什么危害三、脂肪堆积要注意什么

脂肪如何在体内堆积

理论上,1克脂肪在人体内完全氧化能释放37 kJ的能量,约9卡路里。 按照人体糖类转化为ATP的产能效率约为30%推算,含1000卡路里热量的糖类在体内完全转化最多能生成300卡路里左右ATP形式的能量,其余的以热量的形式散发。

假设这300卡全部用来合成脂肪,而9卡的热量就能合成1克脂肪的话,那么,摄入1000卡的热量,能转化为33.3克的脂肪。 但是,实际上脂肪从头合成并不是脂肪氧化的逆过程,它需要更多的能量,就是说1克脂肪能氧化放出9卡的能量,但9卡的能量却并不够从头合成1克脂肪。 假如合成脂肪需要两倍于氧化的能量,即合成1克脂肪需要18卡能量的话,1000卡热量的糖类最终只能合成16.7克脂肪。

脂肪的合成是因人而异,男女有别的,人的身体会有别的途径来调节脂肪的合成与分解,不会允许它不断的积累的,那些过度肥胖的人除了营养摄入过多以外其自身体内的调节系统也是紊乱的。

2.1、工作压力大:减缓新陈代谢,容易胃口大开

上班族通常都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而压力升高一方面易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新陈代谢趋缓;另一方面会导致肾上腺皮质醇指数居高不下,增加人的食欲,尤其是提高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代谢减缓,摄入却增多,基础代谢余下的热量就多,容易因此形成肥胖。

2.2、久坐少运动:脂肪堆积

在办公室工作的人长时间窝在座位上不动,腰部腿部容易堆积脂肪,进而催生肥胖和大肚腩。另外,繁忙工作让上班族身心俱疲,在休息时间,上班族习惯抓住时间休息,而忽略运动,就连上下班也以电梯代步,久而久之,人便容易发胖。

2.3、为工作熬夜

生理时钟紊乱,影响“瘦素”分泌长期睡眠不足是上班族长胖的另一重要诱因。这主要是因为睡眠时间少,会导致人体生理时钟紊乱,影响体内荷尔蒙-“瘦素”的分泌,而“瘦素”正是维持体重不超重的重要元素。此外,人“缺觉”时,往往会因为精神不振懒得动,这也容易造成肥胖。

3.1、多多摄入纤维素

想要内脏成功瘦身,就不能缺少食物纤维。它可以让排泄顺畅,吸收有害物质和胆固醇,并将基排出体外。而含有食物纤维的美食有燕麦、绿豆、蕃茄、葡萄柚,请从现在开始,更加密切地关注它们吧!因为它们是帮助你内脏减肥的好帮手哦。

3.2、少吃碳水化合物

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是米饭、面包等主食。过多地信用这些食物将导致过多的糖分被代谢出来,从而会让内脏脂肪囤积在腹腔。当然也不能完全不吃,因为当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为0时,大脑就将一片空白,你会无法真正地集中注意力。对于女性来说,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不应超过100克,而且,三餐的比例是5:3:2,这样才是更有助于消化与代谢的黄金比例。

3.3、每天25分钟快步走

美国的运动专家最近发现,快速走可以提升体内脂肪的激素含量,所消耗掉的内脏脂肪比慢走要多47%。但是快走的节奏很重要,只有以及随能力正常,舒服地享受运动,才能让身体充分地吸收气氛,充分燃烧内脏脂肪。另外,运动时间以每天25分钟最为合适。

脂肪堆积有什么危害

1、脂肪肝

大部分的器官都在腹部,当腹部有明显的脂肪堆积时,就说明内脏脂肪过多,肝脏易受到损害,从而引发脂肪肝。

2、糖尿病

腹部脂肪过多堆积,易引起糖代谢功能异常,导致血糖不稳定,引发糖尿病。

3、心脏病

腹部脂肪过多,阻碍身体正常的血循环,易增加心脏负担,增加患心脏的风险。

脂肪堆积要注意什么

减掉脂肪要注意饮食控制:哪些食物容易增加身体内的脂肪呢?专家介绍:蛋糕、芝士、奶酪、肥肉、碳酸饮料、油炸类的食物等都是属于发胖类的食物,并且我们每天的饮食需要的营养量都是相对固定的,如果饮食营养超量的话,就会出现脂肪堆积的情况。

减掉脂肪要注意增加运动:减掉腰腹部的脂肪,可以进行局部运动和全身有氧运动,从健身效果的角度来说,一般仰卧起坐、卷腹运动、倒蹬自行车等运动方式,能够更有效的减掉腹部的脂肪,此外全身的有氧运动也可以促进脂肪的快速代谢,所以大家可以综合使用!

减掉脂肪要注意生活习惯:减肥瘦身也要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是否正确,例如如果晚上超过8点的话,应该尽量不要吃东西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男式快速减肥瑜珈

上一篇:

瑜伽美胸 呵护你的娇嫩乳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