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练舞时怎样才可以拉松韧带

2019-06-30 14:11:34浏览:60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练舞时怎样才可以拉松韧带二、练舞为什么要拉韧带三、练舞还需要什么注意事项练舞时怎样才可以拉松韧带1、练舞时怎

文章目录

一、练舞时怎样才可以拉松韧带二、练舞为什么要拉韧带三、练舞还需要什么注意事项

练舞时怎样才可以拉松韧带

1、练舞时怎样才可以拉松韧带

先是脚踝,坐下,将左脚放在右腿膝盖上,双手握住左脚踝活动两个八拍。然后,保持姿势,一手按住膝盖向下压,来回两个八拍。然后保持姿势将左腿放下,然后 压右腿,要努力将肚皮贴上腿。四个八拍。换脚,同样。双腿。双腿平伸,身体向下压,要求同上。竖叉。能下多深下多深,最好贴地面,要求后脚面贴地,上半身直立。(双腿)。横叉。脚跟着地,双脚勾起,其余要求同上。压胯。(姿势很难看,看过青蛙没有,虽不是亦不远矣。不过效果很好。)膝盖着地努力分开,注意不能趴在地上,双手支撑,将腰胯向后下方压,最高境界是贴地。

2、拉韧带的方法不止一种

坐式拉伸韧带:前胸向膝盖靠拢,膝盖不要弯曲。感觉腿部韧带与后背有酸痛感,停止拉伸并作两次深呼吸,慢慢恢复为起始动作。重复动作12次。卧式拉伸韧带:慢慢拉起绷直的左腿,膝盖不要弯曲,臀部与大腿肌肉绷紧,直到大腿与身体呈直角后停止拉伸,做两次深呼吸,慢慢恢复为起始动作。还有一个我最喜欢又简单的动作:站直,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脚尖向腿的方向外八字打开,脚不要弯曲,大身向下弯曲,用手去碰脚尖。感觉到双腿内、后侧有拉伸的感觉。仆步压腿两脚左右开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体向直腿一侧振压。练习时,左右腿交替进行。横叉:两手在体前扶地,两腿左右分开成直线,上体俯卧或侧倾。盘腿前俯 两腿屈膝盘坐,两脚掌相对;两手握住两脚;上体前俯。韧带嘛,有两种拉法。要看你本人的年龄了。基本上讲,人的韧带在16岁之前和之后是有区别的。

3、拉韧带要视你的年龄而定

人的韧带在16岁之前和之后是有区别的。16岁之后,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所以,韧带也就定型了。所以,年纪小的人,建议他们用振颤法。在做好拉伸的姿势有,通过振颤运动把韧带拉象极限。这样拉的效果很明显。但是,对于骨骼相对成熟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只能带了短期的韧带拉伸。而且十分危险容易受伤。所以,16岁以上的,建议使用静压法。保持一个极限姿势30秒,休息几秒种,再保持这个姿势。一般建议拉伸的极限姿势不超过30秒。否则可能会造成反方向的肌肉受伤。这种静压的方法会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保持韧带的稳定柔韧性。 韧带完全拉开至少需要10-15分钟的柔韧性练习,每天至少一次。这种方式也是紧张运动后的一种很好的放松。肌肉也会由于这些简单的拉伸练习而变得更富有弹性。柔韧练习必须学会轻柔,否则极易拉。

练舞为什么要拉韧带

1、柔韧性练习可促进身体健康和体形完美。

当与各种力量性训练科目相结合时,例如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和划船等项目,柔韧性在完整的健身训练体系中最少能提供三分之一必要的帮助。

2、柔韧性训练可减少受伤的危险性。

大多日常损伤和运动导致的伤害都是外部伤害,或者是关节扭伤,肌肉及相关组织的过度拉伸引起的拉伤。坚持科学规律的柔韧性训练的武术运动员比缺乏柔韧锻炼的人受伤可能性要小50%。

3、当与其他类型的训练相结合时,柔韧性练习就是一种很好的热身或放松运动。

除去以上所谈的益处,柔韧练习还可提高神经系统与肌肉组织的协调性。如果你做完某项运动后立即开始柔韧性训练,能使疲惫的身体尽快得到恢复。

4、柔韧性练习可提高你的竞技水平。

一个具有良好柔韧性的武术运动员表演起来会更加轻松、精彩。你能想象出一个肌肉僵死的体操运动员会是什么样子吗?运动员一旦有了良好的柔韧性,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比其他运动员占有优势。

练舞还需要什么注意事项

1、跳舞前30分钟内不宜吃大量的食物

如果在跳舞前吃很多东西的话,跳舞时就会影响到胃的消化功能,慢慢地就会对胃造成不好的影响,而人在跳舞时也会感觉不舒服,直接影响人在跳舞时的情绪,所以跳舞前30分钟内应当尽量避免吃太多的食物。

2、跳舞后应该全身放松地去做舒缓活动

舒缓活动会让身体的每个部位的肌肉完全放松下来,否则的话,肌肉总处在紧张的状态,就容易受伤或者引起抽筋,因此跳舞后做舒缓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它是保护身体一种必要措施。

3、跳舞后注意避免着凉生病

跳舞后大多数人都会汗流浃背,跳舞时穿着的衣服全都是汗,有些朋友会一直穿着带汗的衣服在空调房里休息或者聊天,但往往这时候肩膀、背部一不注意就会着凉。所以跳舞后尽管很热都应该穿上外套或者换上干净有袖不会露出腰腹的衣服,保护好肩膀、背部、腰腹,以免这些部位受凉后生病。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适合学生减肥瘦身的最快方法是什么?

上一篇:

让你快速减肥的十三种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