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2019-07-02 21:40:32浏览:31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血吸虫病是指人和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后引起的疾病。临床上,血吸虫病潜伏期在40天左右,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发热

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血吸虫病是指人和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后引起的疾病。临床上,血吸虫病潜伏期在40天左右,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症状。那么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支持与对症疗法

早期卧床休息,同时口服维生素类药物。有明显腹泻及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可考虑补充水、盐及能量物质。当重症患者不能进食是,要从静脉给予补充能量。对一般轻型和中型患者的发热用吡喹酮即可逐渐退热。对高热、中毒症状严重的重型患者可于杀虫治疗前或同时合并应用皮质激素类退热药物,这样对改善病情的作用更快。对出现休克要立即实施抗休克疗法。

急性期持续高热病人,可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解热剂缓解中毒症状和降温处理。对慢性和晚期患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和多种维生素,并注意对贫血的治疗,肝硬变有门脉高压时,应加强肝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患有其他肠道寄生虫病者应驱虫治疗。

2、病原治疗

轻型及体温在40°C以下,一般情况较好的中型患者,可近早使用吡喹酮进行病原治疗;对病情较重的中型或重型患者,先用支持疗法,治疗合并症,改善集体状况,再作病原治疗。

2.1、吡喹酮本药目前为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轻、口服、疗程短等优点。对幼虫、童虫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对急性血吸虫病临床治疗治愈率很高。副作用少而轻,可有头昏、乏力、出汗、轻度腹疼等。

2.2、蒿甲醚和青蒿琥酯也可用于治疗血吸虫病。

血吸虫感染后会怎样

血吸虫感染后危害身体健康,甚至致死。血吸虫病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急性血吸虫病常在接触后1-2月出现,除发热外,伴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粪便检出血吸虫卵或毛蚴孵化结果阳性。

后逐步转向慢性,九成病人为此期,多数无明显症状和不适,也可能不定期处于亚临床状态,表现腹泻、粪中带有粘液及脓血、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

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患者开始发生晚期病变,可分为巨脾、腹水及侏儒3型,常见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重症状而致死。总之,如接触过疫水后出现腹泻、腹痛和肝脾肿大这些症状,我们就应该去医院检查是否患血吸虫病。

血吸虫长什么样

成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体小,雄虫长12-24mm,宽约0.50mm。雌虫含50个以上虫卵,产卵于肠壁,每虫每天产2000-3000个。卵内毛蚴分泌物致肠粘膜组织坏死,虫卵随坏死组织由于肠蠕动而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入水后在20-30℃经12-24小时即孵化出毛蚴。毛蚴遇中间宿主(钉螺)即主动侵入并发育成尾蚴,逸出入水或青草露水中,即疫水。终宿主(人畜等)接触疫水,尾蚴吸附并溶解其皮肤,脱去尾部进入表皮变为童虫。

童虫在肝内初步发育后,到肠系膜静脉中定居、产卵。从尾蚴至产卵一般为1个月。生活史为虫卵(终宿主)→虫卵(水体)→毛蚴(水体)→毛蚴(中间宿主)→尾蚴(中间宿主)→尾蚴(终宿主)→童虫(终宿主)→成虫(终宿主)→虫卵(终宿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氟康唑注射液说明书

上一篇:

维生素b6的功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