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夏天糖尿病的饮食

2019-07-04 14:17:39浏览:72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夏天糖尿病的饮食1. 夏天糖尿病的饮食原则2. 适合糖尿病人夏天喝的粥3. 夏天糖尿病人吃水果注意事项二、夏天糖尿病

文章目录

一、夏天糖尿病的饮食
1. 夏天糖尿病的饮食原则2. 适合糖尿病人夏天喝的粥3. 夏天糖尿病人吃水果注意事项
二、夏天糖尿病人如何防热中风三、夏季糖尿病应该如何保健

夏天糖尿病的饮食

1.1、时令瓜果浅尝辄止

夏天各种时令水果大量上市,但糖尿病友不可贪食。血糖控制良好、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但量不宜多,并且最好是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11点,下午3~4点)或睡前食用,同时相应减去正餐中主食的量。

1.2、夏季汗多水要补足

夏天天热出汗较多,机体失水量较大,应注意多补充水分。有些糖尿病患者担心多饮会引起多尿,尽管口渴却不敢喝水,这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糖尿病多尿是由于血糖高之故,口渴是体内缺水的表现,如果限制饮水,很容易造成脱水。

1.3、坚持规律进餐

人们在夏季往往食欲下降、喜食清淡、爱喝稀饭、愿吃水果。作为糖尿病患者,应坚持适量而规律地进餐,尤其是应用胰岛素的患者,不可随意减少主食,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这对血糖的平稳控制十分不利。

2.1、葛根粉粥:

材料:葛根粉30g,粳米50g,共煮粥服用。

功效:葛根含黄酮类,具有解热、降血脂、降低血糖作用。适用于老年人糖尿病,或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者。

2.2、菊花粥:

材料:秋菊烘干研末,先以粳米100g煮粥。调入菊花末10g稍煮一二沸即可服用。

功效:菊花清肝明目,临床用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适用于糖尿病视物昏花者。

2.3、槐花粥:

材料:干槐花30g或鲜品50g,大米50g,煮粥服用。

功效:槐花可扩张冠状动脉,可防治动脉硬化,常服用有预防中风作用。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风患者。

3.1、血糖控制理想可适量吃

当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即空腹血糖能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没有经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就满足享受水果的先决条件了。

3.2、糖友吃水果要讲究时间

水果一般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或睡前一小时吃,这可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一般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

3.3、吃水果数量不影响热量

根据水果对血糖的影响,每天可食用200克左右的水果(可提供约90千卡的热量),同时应减少半两(25克)的主食,这就是食物等值交换的办法,以使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保持不变。

夏天糖尿病人如何防热中风

1、暴晒别出门。为避免中暑,老年人尽量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少出门,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2、外出要打伞。老年人外出最好要有家人陪伴,提前准备好遮阳伞、帽子、扇子、毛巾等,出远门时要带上急救防暑药,以备不测。

3、不渴也喝水。高温天气下,“三高”患者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不渴时也要常补水,一日三餐都配点稀饭或汤。

4、温度别极端。回到家里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出门前提前10分钟关掉空调,等适应外界温度后再出去,避免一冷一热使人体血管尤其是脑血管反复收缩发生意外。

5、大汗后当心。有过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家属要时时观察其表现:一旦突然出现头晕、心慌、全身无力、大汗后抽搐等症状,就要警惕可能是中暑;如果发现头晕、头痛、半边肢体发麻、全身疲乏无力等,可能是“热中风”前兆,这两种情况均要及时送医抢救。

夏季糖尿病应该如何保健

1、控制情绪:酷暑燥热,易生心火,烦躁不安,休息欠佳,易造成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故糖尿病患者在暑热之际要保持健康心理,做到息其怒、静其心、安其神,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目的。

2、科学饮:天热出汗多口干思饮,对于“三多一少”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口渴难耐,但有些糖尿病患者口渴而不敢喝水,担心多饮会引起多尿,这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

3、合理饮食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瓜果,尤其是血糖高尚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更应慎用。病情稳定者如食用水果,也需按食品换算法减去一份主食,如吃250克西瓜,可减少50克主食,而且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以免引起餐后高血糖。苦瓜、洋葱二者被称为餐桌上的降糖药,可常吃。西红柿、黄瓜含糖量较少,即可当蔬菜,又可当水果。

4、适量运动 糖尿病患者要坚持运动,但要根据病情,量力而行,早晚气温相对较低,可适当运动,如散步、做操、跳舞、尤其是轻松的散步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糖尿病的正常主食

上一篇:

糖尿病的早期食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