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糖尿病性口腔溃疡怎么治疗

2019-07-04 16:30:11浏览:32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养生之道网导读:糖尿病性口腔溃疡怎么治疗?在糖尿病患者中,口腔溃疡的患病率可达45% ,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口腔溃疡具

养生之道网导读:糖尿病性口腔溃疡怎么治疗?在糖尿病患者中,口腔溃疡的患病率可达45% ,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口腔溃疡具有周期复发性的特点,病因复杂,疼痛难忍。那么,糖尿病性口腔溃疡怎么治疗呢?下面介绍中医对糖尿病性口腔溃疡的辨证论治。

一、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引发口腔溃疡?

1、“三多一少”的特点,使得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排出的水分较多,而平时喝水又比较少,所以,体内严重缺乏水分,易发口腔溃疡。

2、因为有意识的控制饮食,大多数糖友摄入的维生素,尤其是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较少,易发口腔溃疡。

3、糖尿病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使得营养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容出现营养缺乏,免疫力下降,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

4、精神因素。一般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易发生口腔溃疡,糖尿病患者这一点更为突出。

5、还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糖尿病本身就属于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尤其是换有糖尿病的女性,更容易引发口腔溃疡,可能与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

6、遗传因素: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然而,任何遗传性疾病都是有诱因的情况下才会发病,而糖尿病正好是其诱因之一。

二、糖尿病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诊治:

中医认为,就糖尿病并发的口腔溃疡而言,其病因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肥甘辛辣,损伤脾胃。或糖尿病日久不愈,忧思抑郁、劳伤心脾,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犯脾胃。或为外感寒湿之邪,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湿浊中阻,蕴久化热,热盛伤阴,阴虚热炙而致胃火上炎,心火亢盛则发口疡。归结以上病机特点,内科临床上常按以下证型辨治,即心火亢盛证、脾胃实火证、阴虚火旺证以及虚寒证。

中医分型辨治糖尿病性口腔溃疡

1、心火亢盛证

本证多由心经有热,心火上炎或下移于小肠所致。表现为口舌生疮,散布于舌体或舌缘,疼痛剧烈,言语困难,咀嚼不利,伴口渴,喜饮,心烦,失眠,小便灼热而黄,舌尖红,溃面红嫩,脉细数或滑数。

中医治则当以清泻心火为法,方药以导赤散化裁。

药物组成:生地黄10g,木通10g,甘草6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赤芍10g,竹叶6g。

析方:方中生地黄甘苦性寒,人心经以清心凉血,入肾脏以滋阴生津,肾水足,心火得以降。木通苦寒,上可清心热,下能利小便。竹叶甘寒,清心除烦,引热下行,使热从小便出。黄连苦寒直折,清心经实火,祛中焦实火。黄柏苦寒泻下焦相火。栀子清三焦之火。赤芍凉血活血,与甘草相伍以酸甘化阴,甘草清热解毒。上药相伍,共奏清心泻火之效。

临证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荡涤大肠实热,使邪热从大便出。口渴多饮者加知母、玄参以滋阴清热, 生津止渴。

2、脾胃实火证

本证多因脾胃伏火内灼、上扰,熏灼口舌,伤其津液所致。表现为唇舌生疮,口臭唇干,烦渴喜饮,消谷善饥,反酸嘈杂,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宜清泻脾胃伏火,方药以泻黄散加减。

药物组成:生石膏20g,栀子10g,甘草6g,藿香10g,防风10g,连翘12g,麦冬12g,牛膝10g。

析方:生石膏辛甘而寒,直人脾胃,以清解伏火。栀子体轻性寒,清上彻下,利三焦而使热从小便出,人心以清心除烦,为心脾两清法。连翘清轻透泄。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上下分消,因势利导。藿香芳香发散,助防风疏散脾火,并能芳香悦脾,理气和中。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脾胃之火。牛膝引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且可泻热解毒。

临证加减: 口渴引饮者。加石斛、生地黄、知母以养阴生津止渴。便秘者加大黄以清热通便。

3、阴虚火旺证

本证多系胃火炽盛、劫阴耗气,胃阴、心阴、肾水皆亏,实火、虚火上炎为患。临床见:口舌生疮,面颊潮红, 口干欲饮,五心烦热,午后低热,腰膝酸软,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沉细或细数。

中医治疗以滋阴降火为法,方药以玉女煎合大补阴丸加减。

药物组成:生石膏20g,熟地黄15g, 生地黄15g,麦冬10g, 知母10g,牛膝10g,黄柏10g,龟板15g。

析方:本证水亏火盛,方中生石膏甘寒人胃, 以清有余之胃火,退热生津而止渴,为治疗口舌生疮之要药。熟地黄甘而微温, 以滋肾水之不足,壮肾水以制火,为滋补肾阴之上品。知母苦寒质润,助生石膏清胃热而止烦渴,并能上清肺金而泻火,下润肾燥而滋阴,取其金水相生之义。麦冬甘寒微苦,合生地黄养阴生津止渴,助熟地黄滋肾水润胃燥,上清肺燥,中清胃火,下滋肾水,为清补兼施。牛膝导热下行,以降上炎之火。龟板合熟地黄,滋肾填精,壮水制火。黄柏清下焦相火。诸药合用,共达滋阴降火之效。

4、虚寒证

本证多见于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口腔溃疡。系脾胃虚寒,健运失职,升降无权所致。临床见口疮反复发作,或缠绵不愈,面黄肢冷,气短懒言,纳呆,腹痛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以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为法,方以理中丸或吴茱萸汤化裁。

药物组成:人参10g, 白术10g,干姜6g,吴茱萸3g,大枣7枚,甘草6g。

析方: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方中干姜辛热驱寒,温健脾胃。虚则补益,人参补益脾气。虚则生湿,取白术补脾燥湿,三药一温一补一燥,吴茱萸温中下气止痛。大枣甘缓和中,制吴茱萸辛燥,助人参补虚扶中。甘草益气补中扶正,调和诸药,共达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效。

临证加减:伴有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口疮经久不愈者加黄芪,以加强益气托里生肌之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什么主食含糖量少

上一篇:

得了糖尿病必须住院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