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二甲双胍对肝的副作用

2019-07-05 16:56:00浏览:55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二甲双胍对肝的副作用二甲双胍本身没有肝肾毒性,不会引起肾脏损伤,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往往是长期高血糖造成的并发症

二甲双胍对肝的副作用

二甲双胍本身没有肝肾毒性,不会引起肾脏损伤,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往往是长期高血糖造成的并发症,是您的治疗不到位。像其它药物一样,二甲双胍也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和排除体外,如果肝肾功能原本已经明显变差,则会影响二甲双胍的在体内的代谢排出,在体内蓄积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专家们告诉大家肝功能不超过正常值上限三倍(如转氨酶120U/L)可以安全使用。肾功能需看血肌酐指标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只有当显着下降达eGFR<60ml时需减少二甲双胍剂量,达eGFR<45ml才需停用。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约为是十万分之六,极其罕见。

二甲双胍在临床常能看到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5%),包括恶心、胃胀、腹泻等,可从小剂量(每日500mg)开始、逐渐加量,绝大多数患者几周后会逐渐耐受症状消失。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有可能会引起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建议对于这部分人群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二甲双胍的适用年龄除10岁以下儿童不用(没有安全使用的证据)外各年龄段均可安全使用。在糖尿病酮症期间,使用造影剂检查前后,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时也不要服用二甲双胍,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二甲双胍备受青睐的原因

许多大型实验证明,二甲双胍只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生理性血糖并无影响,单独使用不会造成低血糖。它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故有一定的降低血糖作用。它还能减轻体重,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并减少血小板凝聚力,改善纤溶酶活性,从而显着地保护心血管系统,其多种特殊功效使其成为临床降糖常用药物之一,经久不衰。

二甲双胍的作用

1、药理作用:

本品为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延缓葡萄糖由胃肠道的摄取,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以及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本品不降低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患者用药期间体重通常减轻、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前β脂蛋白水平可降低,外周葡萄糖代谢能得到改善。

2、降糖作用:

本品降糖效果准确,和磺脲类降糖类药比无低血糖反应,对肥胖和不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NIDDM)均有效,对单纯饮食治疗无效者单独用本品,可降低其基础血糖浓度≥20%(一般为2mmol/L或36mg/dl)。可改善口服或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其降糖作用与用药前血糖浓度、年龄、病程、体重和基础胰岛素水平均无关,常与磺脲类合用于单独用磺脲类控制不满意的病人,合用比单用磺脲类可降低血糖20%以上,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3、降糖机制:

①本品的降糖机制和磺脲类不同,它不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其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周围组织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糖的利用,这一作用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动物试验证实本品可增加小肠的无氧酵解,使空肠对糖的利用增加20%。

②抑制肝糖元异生,由于减少糖元异生引起继发基础血糖减低而降低基础肝糖输出。

③通过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增加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由于胰岛素抵抗是NIDDM的特点,本品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者的受体结合点和增加低亲和性的结合点的数量从而改善NIDDM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动物试验证明本品还有受体后作用,使胰岛素刺激的糖元生成增加,胰岛素受体磷酸化作用增加和使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

4、其它作用:

二甲双胍对脂质代谢,本品通过减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甘油三酯,而降低NIDDM病人的血甘油三酯,对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可减低50%。可抑制小肠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储存,低密度胆固醇(LDL-胆固醇)和VLDL-胆固醇减低,而有轻度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对血管作用,动物试验观察本品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减少动脉平滑肌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的生长,对合并有周围血管病变者显示有血流量增加,其它临床观察还有增加血纤溶活性和减低对血小板凝聚剂敏感性的作用。

服用本品对NIDDM病人不会增加体重,而往往可轻度减重特别是饮食控制严格的病人。据临床观察,肥胖病人服药一年平均减重1.2kg,而比用磺脲类降糖药者(如氯磺丙脲)平均增加体重5.2kg。体重减少和其降糖作用程度之间没有关系,机制尚不明。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血糖仪选购及使用方法

上一篇:

高血糖治疗仪有用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