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糖耐量减低能通过体检吗

2019-07-05 17:10:49浏览:34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糖耐量减低能通过体检吗?糖耐量减低以往称无症状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又称葡萄糖耐量减低。当受检者的血糖高于正常但还不能被诊断

糖耐量减低能通过体检吗?

糖耐量减低以往称无症状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又称葡萄糖耐量减低。当受检者的血糖高于正常但还不能被诊断为糖尿病时,需进行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观察给糖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就能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受检者在清晨空腹口服75g葡萄糖(或二两馒头)后2小时,其血糖值如果小于7.8毫摩尔/升为正常,如果介于7.8—11.1毫摩尔/升之间为糖耐量减低,如果大于11.1毫摩尔/升则考虑为糖尿病。由此可见,糖耐量减低是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病人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糖耐量减低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大多是在进行健康体检时被发现的。

据统计,随访200例伴有糖耐量异常者,在5年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人高出22倍,10年内如未经科学的医学干预,90%会发展为糖尿病。如经积极、科学干预,就会有很多糖耐量异常者不转为糖尿病,其中很大部分更可转为正常人。

可见,糖耐量减低提示糖尿病的前期,但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糖代谢异常。如急慢性肝病,当肝脏储存糖原的能力降低,肝脏不能充分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肝糖原,使餐后血糖升高,就会引起糖耐量曲线异常。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使肝糖原分解,糖原异生增多也会引起应激性高血糖与耐量异常。临床发现糖耐量减低时,并非都是糖尿病,故不可轻易下“糖耐量减低就是糖尿病”的结论。

虽然糖耐量减低不意味着患了糖尿病,但要比正常人易发生糖尿病,应引起高度警惕。为防止糖耐量减低向糖尿病发展,应采取干预治疗。

1、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早防早治非常重要,一方面可阻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可减少治疗成本,实现糖尿病人长寿和高质量生活的目标。糖尿病早期阶段特别是肥胖病人80%以上有高胰岛素血症即胰岛素抵抗,就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虽不一定是糖尿病人,但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危险会增加5—8倍。

2、糖耐量异常者应进一步明确病因,同时做系统的胰岛功能检查,即对胰岛中的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在内的4种细胞进行系统检测,这样才可确定糖耐量异常的发病原因。同时要进一步系统检查眼、心、脑、肾、肝、血管、神经等,以便发现早期并发症。尽早进行科学、正规、系统的医学干预,具体措施是采取“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使早期受损的胰岛细胞得以休息继而得到不同程度修复。这样,代谢紊乱状态就会转为正常,不仅可以阻断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因果锁链,还可大大地减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痛风等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

3、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即科学饮食和合理运动,这对防治糖尿病有重要作用。要改变多吃“三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的习惯,多吃一些食物生糖指数低、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谷粗面包、豆类、青苹果、海带等。运动也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你可选择餐后半小时散步这些小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有氧运动对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改善血液循环、氧化脂肪、减轻体重等有重要作用。

典型病例:黄某,女,63岁,患者因口干、多饮、乏力1年,来本院做糖耐量试验,显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5.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9mmol/L),经本院及时给予了科学、系统的医学干预,包括药物和饮食、运动等综合方法后,糖耐量试验已明显改善,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完全停用口服降糖药物后,仅靠饮食、运动疗法控制血糖,糖耐量试验进一步改善,完全处于正常范围。同年11月再次复查糖耐量,显示空腹血糖5.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21mmol/L,表明经两年综合的科学干预,患者已从糖耐量减低人群转为正常人。

总之,糖耐量减低者,既不要麻痹大意,也不要过分悲观,应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予以正确的运动和饮食治疗,采取有较强针对性的科学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发生率,使其中很大部分糖耐量减低人群不转为糖尿病,成为一生与糖尿病无缘的健康人群。

糖尿病的筛查指标主要有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筛查方法和内容:

1、正常人(特别是年龄大于45岁者)要进行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测定。如果空腹血糖低于5.6 mmol/L,或随机血糖低于6.5mmol/L,则每隔2~3年重复检测一次。

2、如果空腹血糖高于或等于5.6 mmol/L或随机血糖高于或等于6.5mmol/L,还需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如餐后2小时血糖。

3、如果经进一步检测确诊为糖尿病前期者或糖尿病者,应该积极治疗,并且每个月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次。

此外,1型糖尿病患者的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子女等,除了检测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外,还应进行糖尿病免疫学指标筛查,如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每年需到医院检查一次。因为这些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10倍。研究证实,在一型糖尿病发病前10年这些抗体就已存在于患者体内。因此,联合检测这三种抗体对于预测糖尿病更有价值。

六个常见原因会导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出现偏差:

1、饮食因素。在做糖耐量试验之前,若过分限制饮食,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少,则会发现糖耐量减低,试验结果呈假阳性。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使得胰岛一直以较低水平工作,胰岛素分泌较少,而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一下喝掉大量的糖水,胰岛需要加大工作强度、分泌比平时更多的胰岛素来消耗这些糖分,但分泌能力一时跟不上,看起来试验后血糖高于正常,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试验阳性。因此,在测糖耐量之前,必须保证正常饮食,这样检测结果才会准确。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要改善营养一段时间后再检测。

2、运动因素。在试验前剧烈运动,也会影响试验结果。尽管运动可以加速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然而,较剧烈的运动会兴奋交感神经,并引起一些升糖激素(如皮质醇)的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因此,剧烈运动后的糖耐量试验也会有失准确。在检测糖耐量之前的一段时间要保持正常活动量,且应静坐至少半小时后再做试验。

3、精神因素。情绪激动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影响到检测结果。因此,试验期间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4、应激因素。如外伤、感染、急性病发作、手术等应激状态,血糖也可能升高,期间不宜做糖耐量试验。

5、疾病因素。甲亢等内分泌疾病或是有呕吐、腹泻等状况时血糖都会受影响。因此,生病状态下不适合做糖耐量试验。

6、药物因素。糖皮质激素、某些降压药等药物都会影响血糖,使其升高、降低或出现波动。但不能为了排除药物对血糖的影响而擅自停药。如果有生病、用药等影响糖耐量试验结果的情况,建议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这一指标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水平,较为客观、准确。

哪些人需要测糖耐量呢?许教授认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必须有意识地去检查糖耐量,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年龄45岁以上者,体重超重或肥胖者,有高血压、高血脂或血尿酸偏高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还有空腹血糖受损(即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空腹血糖正常者若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也应及时了解糖耐量状况。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可以及早发现异常,有效减少漏诊。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一般没有必要再行糖耐量试验。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糖化血红蛋白参考范围

上一篇:

糖尿病多久打一次胰岛素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