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男性糖尿病的危害

2019-07-05 18:06:03浏览:18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男性糖尿病的危害二、糖尿病应该检查什么三、糖尿病的治疗男性糖尿病的危害1、男性糖尿病的危害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糖

文章目录

一、男性糖尿病的危害二、糖尿病应该检查什么三、糖尿病的治疗

男性糖尿病的危害

1、男性糖尿病的危害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可能会损害男人的精子,影响他们的生育能力。

在一项比对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精子DNA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糖尿病的男人其精子中的DNA损伤更为严重——这极有可能是生育能力下降的标志。研究人员研究了27名患有1型糖尿病的男人所产生的精子,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4岁,另外参与研究的还有年龄相近的29名没有糖尿病的男人。他们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精液量偏低,不过其他的测试指标包括精子浓度、射出量、精子的形状、结构以及游动能力等都显示为正常。

精子受损将直接削弱男性的生育功能,可能还会与流产史有关联。研究人员找来的男人都要接受生育能力的检测。1型糖尿病是由身体错误地破坏分泌胰岛素的胰腺中的细胞而引起。那些未患有糖尿病的志愿者同样也在接受生育方面的治疗,因此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精子损伤程度可能也会比普通男人严重。

2、糖尿病的原因

2.1、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着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

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2.2、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3、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

2.4、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3、糖尿病的症状

3.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3.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

糖尿病应该检查什么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糖尿病的治疗

1、情绪乐观,避免情绪过激或精神紧张。

2、自我按摩,注意足部和皮肤的护理,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感染、坏疽的发生。

3、坚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的活动。

4、用降糖药时,及时掌握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药量,以避免低血糖反应。

5、忌辛辣甜腻食物及烟酒,节制房事。

6、提高抗病能力。

7、控制饮食,保持标准体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糖尿病的尿液颜色

上一篇:

糖尿病的标准血糖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