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喝完中药能测血糖吗

2019-07-05 18:18:53浏览:82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文章目录一、喝完中药能测血糖吗二、对糖尿病有效的中药三、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误区喝完中药能测血糖吗1、喝完中药能测血糖吗喝完

文章目录

一、喝完中药能测血糖吗二、对糖尿病有效的中药三、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误区

喝完中药能测血糖吗

1、喝完中药能测血糖吗

喝完中药能测血糖吗,网上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所以还是找医生咨询一下比较好,但是测定空腹血糖,一定要在早上8时前空腹抽血测定,尤其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空腹抽血必须在上午常注射胰岛素时间以前,否则会使测得的血糖增高而不能真实反映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对已用口服降糖前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是为了观察药物的疗效,所以一定要按平日一样用药、进餐,于2小时后取血。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最好分2天抽血测定。如为了确定是否有糖尿病而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可按照正常的食量进餐(但不应少于100g 主食)或进食100g馒头,在餐后2小时抽血即可。

2、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合适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较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不可能要求其血糖永远处在正常人的水平。一般说来,只要空腹血糖能控制在6.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能控制在8.0mmol/L左右,其他任意时间血糖均在9.0mmol/L以下,又不发生低血糖,就可以认为是血糖控制基本符合要求了。

所以,糖尿病患者很有必要向医生咨询,针对自己的病情,血糖应该控制在怎样的范围才算合适。比如,对于老年糖尿病病友,因为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低血糖对老年糖尿病病友的危害相对较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血糖控制目标就需略高一点。而对于孕妇糖尿病病友来说,血糖控制标准就必须严格掌握,因为血糖的良好控制,是保证胎儿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3、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度

根据血糖监测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等,不同时间检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午餐前、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餐前血糖:是指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测定的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值。至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合适时间和频率,首先要与医生咨询,尽量做到针对病情合理安排。

一般说来,当近期血糖较高时,应该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准确地反应出患者血糖升高的程度。而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则最好检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因为低血糖更常发生于餐前和夜间。此外,人在进食后约5分钟,便有食糜排入十二指肠。

对糖尿病有效的中药

1、黄芪

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效。配伍山药、枸杞子、知母、天花粉,降血糖、尿糖疗效显着。本品适用于糖尿病偏于脾胃虚弱及肺气不足者。

2、山药

入脾肺肾经,不寒不燥,具有补益脾胃、养肺滋肾之功。配伍枸杞子、知母,可增加滋阴补肾之效,配伍薏米,可减少饮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尤其对脾胃虚弱、口渴善饥者更佳。

3、玄参

性味苦咸凉,入肺肾经,有滋阴降火、除烦解毒的功效。配伍黄芪、天花粉、丹参、黄芩、山栀子,本方有益气滋阴、活血化瘀之功效。

4、玉米须

性味甘、平,归胃、胆、肾诸经,有利尿、消肿、清热、降压降糖之功效。糖尿病轻型患者可用玉米须30克水煎代茶饮,重者配伍黄芪、山药。

5、枸杞子

补而不腻,有滋阴补肾、益精明目、生津止渴、阴阳并补之功。配伍五味子、黄精、元参,适用于偏于肝肾不足者,可改善消渴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误区

1、看见别人吃什么药自己就吃什么药。糖尿病与其它普通疾病不一样的,是需要根据糖尿病类型、患者体型、高血糖类型、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患者的年龄等来选药。

2、迷信进口药、贵药、新药。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糖降新药,总是会受到很多糖友的追捧,觉得新出的药物就会对症,就是好药。而不能以是否为新药、进口药、贵药为标准,更不能盲目排斥国产药、便宜药、老药。

3、担心二甲双胍伤胃不敢吃。吃过二甲双胍的糖友都知道服用这个药初期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但如果餐中或餐后服用,会大大减轻不良反应,用一段时间可慢慢耐受。二甲双胍不经肝脏代谢,所以没有肝毒性,也不损伤肾脏。二甲双胍是临床首选的降糖药物,原因之一就是其安全性好。

4、不按时服降糖药。降糖药的服药时间很有讲究,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药物要在餐前30分钟服,双胍药要在餐中或餐后服,糖苷酶抑制剂要在吃第一口钣时服,格列酮类在餐前、餐后均可服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糖尿病用什么中成药

上一篇: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