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肾糖阈下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19-07-05 20:54:02浏览:76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肾糖阈下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阈”这个字一查字典就能知道,有两个意思:门坎和界限。具体地说,肾糖阈是指尿液中刚刚出现糖分时的

肾糖阈下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阈”这个字一查字典就能知道,有两个意思:门坎和界限。具体地说,肾糖阈是指尿液中刚刚出现糖分时的血糖的水平,也可以说是肾脏能够完全留住糖分使之不致外流的最高血糖值。

正常肾糖阈应不低于8.88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也不高于10.08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也就是说肾糖阈正常者血糖达到8.88~10.08毫摩尔/升(160~180毫克/分升)时,尿中开始出现糖分。

血糖低于8.88毫摩尔/升时,尿里就出现糖分的情况叫做:肾糖阈低减,如约有三分之一的孕妇肾糖阈低减,故正常孕妇尿糖可能阳性,而血糖却不高。

血糖高于10.08毫摩尔/升时尿里还不出现糖分的情况叫做:肾糖阈升高,如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他们可能血糖都11.1毫摩尔/升(200 毫克/分升)多了尿糖还是阴性。肾糖阈低减或升高时,尿糖不能正确反映血糖值,此时不能根据尿糖来判断血糖水平。

当尿常规显示尿糖阳性时,提示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血糖过高性糖尿——

血糖超出肾小管重吸收阈值为主要原因,亦可同时伴有肾小管损伤而重吸收阈值下降。包括:1.糖尿病;2.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包括药源性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嗜铬细胞瘤等;3.肝功能不全、胰腺癌、胰腺炎等患者亦可能出现高血糖性尿糖。

血糖正常性糖尿——

血糖正常,但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糖重吸收阈值下降而致,也称肾性糖尿。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间质性疾病以及药物所致肾损伤等。先天性近端肾小管糖重吸收障碍所致的家族性糖尿症,常以正常血糖性持续糖尿为主要表现。

此外,还有 暂时性糖尿非病理因素引起的一过性糖尿。如饮食性糖尿,应激性糖尿;新生儿糖尿;妊娠性糖尿;药物性糖尿等。

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糖阳性

正常人的肾糖阈是8.9~10毫摩/升,也就是血糖不超过8.9~10毫摩/升。但是妊娠或其它一些疾病会导致肾糖阈下降,这时虽然血糖时正常或小于8.9~10毫摩/升,但是尿中却能检测到尿糖了。所以尿糖检测是阳性不一定都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如下几种情况在不是糖尿病的情况下也会呈现尿糖阳性:

1、妊娠期糖尿孕妇的身体和普通人是不同的,为了给胎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以及为分娩做准备,会有很多微妙的变化。孕妇往往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而抑制了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使肾糖阈下降而出现尿糖阳性。在妊娠后期或哺乳期,由于乳腺产生过多乳糖而随尿排出产生乳糖尿。

2、滋养性糖尿这是由于从饮食中摄取大量糖类,导致小肠吸收糖过快而超负荷,出现的暂时性糖尿。

3、肾性糖尿及假性糖尿这是由于肾脏的原因导致肾脏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减低而出现糖尿,常见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原发性肾性糖尿,慢性间质性肾炎等,与糖尿病是不同的。

4、其他一些疾病如胃切除手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小肠吸收糖过快而出现暂时性糖尿;肝功能不全时,血中果糖和半乳糖升高出现果糖尿或半乳糖尿。

5、尿量的影响尿量少而尿糖浓度会相对升高,也会出现阳性,如尿量多而尿糖浓度相对低时有可能出现弱阳性。

患上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一种称为假性黑棘皮病的皮肤病与糖尿病也有瓜葛,表现为皮肤发黑、变厚、粗糙,尤其是腋窝、脖颈和腹股沟部位的皮肤变化最明显。研究资料显示,假性黑棘皮病患者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提示有潜在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常打呼噜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2.5倍以上;而糖尿病患者中,有23%以上的人同时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且,睡眠呼吸暂停程度越严重患糖尿病的几率越大。

由于局部循环和代谢障碍,导致糖尿病人的伤口比普通人难愈合。特别是糖尿病人外科手术后,伤口出现愈合不良,清洁伤口反复感染,经常变成慢性而难以愈合的溃疡,尤其在肢体部分容易出现。

40岁以后发病的糖尿病患者中,60%以上的患者发病时体重是超重或肥胖的。原因主要是体脂的堆积,造成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肌肉和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然后发展为糖耐量递减,直至糖尿病。

如果你已年过半百,脸上突然冒出青春痘,别以为返老还童了,应及时查血糖。血糖偏高,使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增多,给霉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衍创造了条件,造成青春痘老是好不了。

排尿后如果尿点迸到便池外,脚踩上会有黏黏的感觉。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里含有糖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黎明现象每个人都有吗

上一篇:

糖尿病皮肤病病症如何诊断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