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分别是怎样产生的

2019-07-05 20:58:00浏览:37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分别是怎样产生的1、苏木杰现象是怎样产生的苏木杰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现象。苏木

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分别是怎样产生的

1、苏木杰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苏木杰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现象。苏木杰于20世纪30年代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血糖不稳定,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时,反使病人血糖下降,于是他提出“有低血糖就有高血糖”的格言,从而称这种现象为苏木杰反应。

“苏木杰现象”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低后高”现象。它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

2、黎明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

黎明现象(DMDP)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应该注意黎明现象(DMDP)与其它原因的清晨高血糖相鉴别,如降糖剂或夜间胰岛素(INS)不足所致夜间基础血糖升高延续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剂过量所致的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等。诊断除了解患者有无乏力、心悸、饥饿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睡前尿糖及降糖剂的使用方法外,夜间每1~2小时监测一次静脉或毛细血管血糖,或用持续血糖监测仪监测夜间血糖,根据夜间血糖绘制夜间血糖曲线而作出正确诊断。目前多采用微型试纸血糖仪监测夜间手指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微高,相关性良好。

“黎明现象”的处理措施

1、餐前短效胰岛素加长效胰岛素混合注射;

2、晚餐前或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其中,在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效果最好,因为它作用高峰时间恰好可位于黎明前后,也就能充分补充黎明时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

3、可将早餐前使用的胰岛素提前在早晨6时注射,以缩短高血糖持续时间;(4)应用胰岛素闭环泵治疗,可依据患者的血糖高低自动调节胰岛素输入量。这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缺点是费用昂贵,无法普及。

“苏木杰现象”的处理措施

1、减少晚餐前胰岛素的用量;

2、睡前尿糖阴性或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者,可适当进食少量糖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妊娠糖尿病是什么症状

上一篇:

小儿糖尿病初期症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