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治疗腹泻的拔罐疗法有哪些?

2019-07-08 22:30:26浏览:9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拔罐法是以罐(竹罐、陶罐、玻璃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被拔部位产生充

拔罐法是以罐(竹罐、陶罐、玻璃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被拔部位产生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是火罐法,按操作方法的不同,火罐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点燃后,在罐内快速绕1~3圈(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因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

(2)滴酒法:是用95%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1~3滴,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注意切勿滴酒过多,以免拔罐时流出,烧伤皮肤。

(3)投火法:是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适宜于身体侧面横拔。

(4)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酒精棉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

(5)架火法:即用不易燃烧传热的物体,如瓶盖、小酒盅等(其直径要小于罐口),置于应拔的部位,然后将95%酒精数滴或酒精棉球置于瓶盖或酒盅内,将罐迅速扣下。

以上拔罐法除闪火法外,均应防止灼伤皮肤。每次一般留10~15分钟左右,待拔罐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时,将罐取下。若罐大而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泡。起泡时,若罐吸附过强,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次,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临床采用拔火罐法治疗腹泻,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6cm的中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于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两侧天枢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 3 次即可减轻或者痊愈。适用于大便溏薄、次数多,或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为完谷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②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下巨虚。按俞穴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取上述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进行拔罐治疗。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泄泻。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泡时,小的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的部位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中医告诉你睡前敲脚底留住好身体

上一篇:

中医脚底养生十一法让你百病全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