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药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2019-07-09 14:49:29浏览:85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养生之道网导读: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它常见于40岁之上的人群。疼痛和关节变形是最主要的症状。那么如何有

养生之道网导读: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它常见于40岁之上的人群。疼痛和关节变形是最主要的症状。那么如何有效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痛风可阻滞筋脉骨节,出现关节红肿疼痛或伴发热等临床症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以活血通络、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可采用以下单方。

苍术12克,黃柏15克,川牛膝20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

土茯苓、络石藤各30克,丹参15克,薏苡仁50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剂。

威灵仙10克,独活12克,土茯苓30克,山慈菇5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剂。

忍冬藤、川牛膝各20克,虎杖、秦艽各15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剂。

土茯苓30克,蚕砂10克,海风藤20克,丹参15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剂。

忍冬藤、薏苡仁各50克,车前仁30克(沙布包入煎)。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剂。

秦艽、黃柏各15克,土茯苓、水牛角片各30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

车前草30~60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服用12~15剂,症状可见缓解。为防止复发,以后每隔20天再连续服药10~15剂。

伸筋草、老颧草各25克。水煎取汁,每日l剂,分早晚服。

薏苡仁50克,红枣10枚,鲜百合100克。炖汤常服。

芙蓉花叶100克,大黃、蒲公英各50克,山慈菇30克,乳香、没药各15克。以上药物研成细粉,加芝麻油适量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要避免痛风发作,饮食调理也很重要,应忌食膏梁厚味(即油腻或味道浓厚的食物)、辛辣刺激食物,忌饮酒、咖啡,尽量少吃海鲜、动物内脏、豆类食品、发酵食物等含嘌呤较高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多饮水,节食减肥。

白花蛇草治病验方

胃炎:白花蛇舌草50克,蒲公英30克,10克,元胡索10克,加水250毫升,水煎,每日一剂,分3次饭前服,20天为一疗程。

肝炎: 白花蛇舌草60克,丹参30克,板蓝根30克,20克,栀子15克,金钱草30克,田基黄10克,加水600毫升,浓煎去渣,取汁400毫升,加糖适量。分两次服,连服两周为一疗程,儿童用量减半。

甲状腺结节:白花蛇舌草30克,15克,6克,浙贝母10克,夏枯草15克,水煎,每日一剂。

痤疮:白花蛇舌草30克,、生各20克,玄参15克,15克,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药渣可加水1500毫升煎液,待温后洗患处,每日3~4次。

外阴湿疹:白花蛇舌草、、土各30克,蛇床子15克,地肤子15克,艾叶20克(后下),加水1500毫升,浸泡10~15分钟,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液,待温度适宜时,坐浴熏洗外阴20~30分钟。每晚一次,15次为一疗程,坚持1~2个疗程。

煲汤中药药性 你了解多少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煲汤的药料也有寒热之分,如土茯苓煲龟属于养阴清热祛湿之用,其性偏凉,不适合虚寒体质的人服用。

不少家庭用西洋参、鹿茸等煲汤,一家大小都饮用,若家庭中均为成年人问题不大,西洋参有补气生津之功,鹿茸可补肾强筋健骨。但若家中有未成年人尤其是幼儿则不适合,因西洋参含有多种人参皂甙,鹿茸除含有多种氨基酸外,还含有雌激素、雄激素等,对人体有强壮和性激素样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鹿茸有促进幼龄动物体重增长和子宫发育之功,若作为饮食常用,有促进儿童性早熟之虑。故煲汤选用药材也要分清寒热虚实,方能有助于身体健康。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煲汤药物,现简单介绍其药性:

1.山药、芡实:二药性味甘平,有健脾益肾祛湿作用,煲汤时可少佐陈皮以行气,其用量为15~30克,适用于脾胃稍虚、大便软或偏烂者。

2.沙参、玉竹:性味甘平偏寒,有滋阴润肺养胃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大便偏干或有少许咳嗽、口干者,用量为10~20克。

3.龙眼肉、百合:龙眼肉性味甘温,有补心脾、益气血之功;百合味甘微寒,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作用,二药配伍煲汤适用于久病体虚、失眠健忘者。龙眼肉可用10~15,百合则可用量稍大约15~30克。

4.石斛、枸杞:石斛味甘微寒,有养胃生津明目之用;枸杞其性甘平,滋肾补骨明目,适用于久病体虚或肝肾阴虚,而见口燥咽干、头晕目眩、眼涩、腰膝酸软等。枸杞子用量约15~20克,石斛15~20克。

5.罗汉果、甜杏仁:罗汉果其性甘凉,可清热润肺、止咳通便;甜杏仁又称南杏,其性苦微温,有小毒,可滋润养肺通便。适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者。罗汉果用15~30克,或1~2枚。甜杏仁有小毒,用量为3~6克。

6.玉米须、赤小豆:玉米须味甘淡平,可利水消肿、清肝胆湿热;赤小豆性味甘酸平,有利湿消肿之用。适用湿热证之脘腹胀满、纳减尿少或水肿等。赤小豆用40~60克,玉米须可用20~30克。

养生之道网温馨提示: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虽然说见效比较慢,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多少副作用。而且能够解决问题的根本。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哪些中药能解酒 解酒效果好的5味中药

上一篇:

常按气海穴暖身补虚保健康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