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染上幽门螺旋杆菌需不需要治疗

2019-07-09 14:52:08浏览:60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养生之道网导读:幽门螺旋杆菌,我们胃中的常客,一旦你感染上了幽门螺旋杆菌,它有可能不会立即引起疾病,但是却会在你疏忽的时

养生之道网导读:幽门螺旋杆菌,我们胃中的常客,一旦你感染上了幽门螺旋杆菌,它有可能不会立即引起疾病,但是却会在你疏忽的时候给你沉重一击,而且再次感染的几率依然很高,那么染上了幽门螺旋杆菌到底要不要治疗呢?

染上幽门螺旋杆菌 要不要治

幽门螺旋杆菌这个名词,不仅是医生,连很多胃病患者都耳熟能详。但在30年前,全世界几乎没人相信,这个细菌能在人的胃里生长。

现如今,全球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大家不要被这个数字吓倒。一来,不是说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就是得了严重的疾病。二来现在检查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样。比如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医生大多会安排做幽门螺杆菌检查。有时,甚至不做胃镜,只要哈一口气,便可查出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哈气试验”大概是现代医学检查中,最方便的项目了。一些健康人平时的体检,也会包含这个项目。

临床认为,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乃至胃癌,都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在使用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许多老胃病可以痊愈,以至现在越来越少的人,要因此类疾病而需要手术治疗

但很多人有疑问,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述疾病有关,那如果并未证实有胃病,仅仅是查出感染,要不要治疗,清除这个感染以绝后患呢?

这个问题牵涉到几方面。首先是卫生经济学问题。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60%—70%,要让近10亿民众都使用抗生素治疗,恐怕人力、物力皆有不济。在国际上,也没有全民治疗的先例可循。

其次,已有报道,在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中,食管下段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所致的炎症,乃至腺癌等,都有增加之势。

再次,虽然抗菌治疗不难,但再感染、复发的机会很多。许多研究表明,人的牙垢中往往藏有幽门螺杆菌,而此处的细菌很难清除。即使胃中的细菌杀灭了,口腔的细菌又会顺流而下。更何况,国人经常一起用餐,数人甚至数十人在一个盘子里吃饭,在一个碗中喝汤,口中的细菌自然会相互感染。

所以,目前我国学者的共识是,若已证实患有胃病,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要对症治疗。如果只是查出有感染,但没有胃病,那就不用治。老百姓自己也要增强正确的治疗意识,别花冤枉钱。

幽门螺杆菌感染危害

《健康周报》报道,最新国外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青春前期学生的身高增长会产生不良影响。

研究对象为554名7岁的在校学生。研究结果发现,在7~14岁这7年期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学生身高的增长,比没有感染者平均减少了1.1厘米(0.3~2.0厘米)。尤其在受到感染的女学生中,身高增长明显减慢,平均减少了1.6厘米

因此,患胃炎、溃疡病的儿童,经医院检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积极治疗,用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免影响身高的增长。

高盐饮食增加幽门螺杆菌毒性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饮食中过多摄入盐分会使胃肠内的幽门螺杆菌毒性增加,进而导致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病率。这使高盐饮食有害健康的观点又多了一项证据,幽门螺旋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是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胃粘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暖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过程是这样的:幽门综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专家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幽门螺旋杆菌病病是后天传染的,这一点已是各国学者的共识。其传播方式还不十分明确,但最可能的途径是口枣口、粪枣口传播,已有以下实验可以证明:1.利用PCR从病人唾液、牙斑和粪便中检出幽门螺旋杆菌的DNAA;2.从牙斑和粪便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3.从同一家族多名成员的排泄物中分离出相同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成年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饮食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有许多方法,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不同医院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方法都是特异、快速的,有些是无创伤的。专家们告诫患者,如感觉胃部不适,应到大医院去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以便及早用药,及早从消化道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以防止发展成严重的胃部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一般的治疗原则是以抗生素为主,辅加抑酸剂(铋剂),常用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患者到医院检查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药,并及时检查疗效。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血糖易高

据美国《科学日报》最新报道,美国《传染病杂志》刊登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科学家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体重超标的人群中,导致胃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也会导致2型糖尿病危险大大增加。

新研究由美国纽约大学环境医学教授陈宇博士和医学系主任马丁·J·布莱瑟博士共同完成。结果发现,非糖尿病成人一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其血糖水平会高出没有感染该菌的人。

对此,科学家表示,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抗生素能帮体重超标者预防糖尿病。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改变两种重要消化激素饿素和瘦素水平,降低饿素水平,提高瘦素水平,从而成为糖尿病发生的“幕后杀手”。科学家表示,这项新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糖尿病发病风险因素。

养生之道网温馨提示:仅凭中国现在的情况,染上了幽门螺旋杆菌每个人都治疗似乎也不切实际,大家只能平时注意一些,别让它们“爆发”了就好!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发现肝炎及预防

上一篇:

OL护好颈腰椎 昂首挺胸去生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