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有些“毒药”能治病

2018-12-10 21:46:58浏览:35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武侠小说里常有以毒攻毒的片段,说是中毒以后,用另一种毒物去应对,可起到解毒的奇效。在现实生活中,以毒攻毒疗法是中医治疗疑
武侠小说里常有以毒攻毒的片段,说是中毒以后,用另一种毒物去应对,可起到解毒的奇效。在现实生活中,以毒攻毒疗法是中医治疗疑难病的重要措施,即针对致病邪毒的偏性和病机,利用某些药物或疗法的毒性来将其抑制或消除。

 

  俊剂起沉疴

  以毒攻毒疗法蕴含于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之中,又因自己的特点独立于八法之外。它常用来治疗肿瘤、风湿病、心脑血管病、皮肤病等疑难病。

  《尚书·说命上》说:“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其意为服药后,若人体没有明显的药物反应,则疾病难以被治愈。因此,《内经》中说:“齐以毒药攻其中。”对于恶性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难治性皮肤病、疑难性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常用的药物很多是有一定毒性的峻烈药,所谓“非常之病必得非常之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辨证应用有毒药物,往往有峻剂起沉疴的作用。

  “毒药”也治病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了古人用乌头、附子等毒性药物救活濒死者的实例。以毒攻毒疗法有两层含义:

  其一,凡是能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的药性泛称为“毒”。明代张介宾说:“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中医正是利用药物本身各种各样的偏性来治病的。药物的偏性包括四性、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有毒无毒等。例如,用寒凉药物清热泻火,就是用药物的寒凉之“毒”来治疗热病。人参、黄芪甘温益气,可以纠正肺脾气虚等症状,也是利用其甘温益气之“毒”起到治疗作用的。

  其二,特指利用药物的有毒成分或药物的毒副作用来治病。例如乌头和附子中的乌头碱、蟾酥中的蟾毒配基类化合物均有强心作用,雷公藤中的雷公藤多甙、马钱子中的士的宁碱均有抗风湿作用,麻黄里的麻黄碱、罂粟中的吗啡有解痉平喘的作用,斑蝥中的斑蝥素、长春花中的长春碱和长春新碱有抗肿瘤的作用。

  有毒中药通过不同的途径,可以减毒增效。如选用道地药材以增强药物成分的可控性,通过药物特殊炮制降低毒性,利用丸剂、散剂、膏剂、丹剂不同剂型延缓药物吸收;也可通过不同药物配伍克制药物偏性。

  当然,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在治病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黄帝内经》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意思是说,使用毒性药物治病,要适可而止,以免耗伤正气,得不偿失。

 

  知识链接

  分散在各种治法中的有毒中草药共100多种。按不同的使用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外用有毒中药常分为四种:

  一、软坚散结类:生半夏、生南星、巴豆、斑蝥。治疗体表漫肿不红、久不消散的阴疽。

  二、平喘止咳类:芥子、细辛、冰片等。常被用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三、通痹止痛类:露蜂房、雷公藤等。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骨关节退行性改变。

  四、提脓去腐类:多选用含有重金属汞、铅的升丹制品。治疗顽固的肢体慢性溃疡、压疮、脱疽等。

  内服有毒中药常见的有六种:

  一、强心类:附子、川乌、草乌、万年青、夹竹桃、黄花夹竹桃等。

  二、化痰止咳平喘类:麻黄、细辛、苦杏仁、半夏、天南星、白果、罂粟壳等。

  三、抗癌类:蟾蜍、喜树、长春花、山慈姑等。

  四、抗风湿类:马钱子、雷公藤、天仙子、昆明山海棠等。

  五、虫类药:全蝎、乌梢蛇、蜈蚣、水蛭、虻虫等。

  六、外用药:蟾酥、斑蝥、露蜂房、红升丹、白降丹。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治胎漏应遵三法

上一篇:

陈皮、橘红、化橘红易混淆的三种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