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如何帮助儿童面对丧失

2018-12-10 21:51:00浏览:78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谈丧失,就必然要涉及一个心理学概念——哀伤。哀伤是对丧失的反应,它不仅仅是一种悲伤情绪,还是涉及思维、行为和躯体感觉的整
谈丧失,就必然要涉及一个心理学概念——哀伤。哀伤是对丧失的反应,它不仅仅是一种悲伤情绪,还是涉及思维、行为和躯体感觉的整体过程。它对于重建心理平衡、恢复自我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哀伤是对丧失的正常的、自然的反应,而不是心理疾病。认识到这一点十分必要,因为大多数人会将哀伤视为不好的反应,认为对当事人不利,所以出于善意,竭力劝阻。比如,当有人哀伤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劝慰:“别哭了”,“别难过了”。这些都反映了对哀伤功能的忽视,不利于当事人的心理健康。  对儿童更是如此。大人们总认为儿童什么也不懂,或者担心儿童太小,承受不了丧失带来的痛苦,所以常常回避儿童的哀伤反应,无意之中剥夺或阻断了儿童的哀伤过程。这种善意的,但又是想当然的干涉令人遗憾。当然,如果儿童的情绪或行为反应过度,持续6个月以上,损害了儿童的成长能力,那么就需要给予专业的帮助了。  在面对丧失的时候,儿童有自己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要能够识别儿童的这些情感并帮助儿童表达它们。成人对丧失的哀伤反应方式往往是比较单一的,这种方式是在童年习得的。但是儿童在面临丧失的时候,其哀伤方式的选择可能是多样的,是否能以健康的方式对待丧失、表达哀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的成人(主要是父母)对他们提供了怎样的帮助。  科学健康的引导,会帮助儿童习得健康的哀伤方式,增强他们未来处理丧失的能力。在帮助儿童处理丧失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首先,要通过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让他们清楚地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在面临丧失的时候,儿童需要得到解释,需要得到一个与其年龄相称的精确的解释。  案例一小明今年5岁,父母因为感情不和最终选择了离婚,小明跟爸爸一起生活,每个周末妈妈会来看他。小明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他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中突然没有了母亲昔日的照料和陪伴,他经常哭泣,要找妈妈。爸爸在的时候,他不断地问妈妈去哪儿了,怎么不跟他们在一起。在幼儿园里,小明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好动,常常一人待在角落里,不言不语。小明的父母觉得他还小,从来没有跟他谈及离婚的事,父母对离婚问题的回避让小明的情况变得更糟。  分析父母离婚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丧失,此时父母应当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向他们解释在父母的婚姻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丧失可能造成儿童内心的混乱,所以他们常常会反复询问很多与丧失相关的问题。这个时候,家长应当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时间去谈、去问,去分担丧失给他们带来的焦虑。即使孩子没有询问,家长也不要忘记孩子需要知道所发生的事情。有些家长被自己的事情所困扰而忽视了孩子的需要,这是不可取的。尽管孩子的心理特性可能使他们无法深刻理解所发生的事,而且大人可能会看到孩子并没有因为丧失而表现出像大人那样应有的悲伤,但这些并不表示儿童缺乏情绪的敏感性。他们非常需要成人对这种情绪的敏感性作出回应,否则,儿童可能会对丧失事件形成自己的解释。比如,他们可能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好父母才会离婚,而这种归因模式会逐渐形成抑郁性人格特征。  为了更好地沟通,最初交谈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儿童对丧失事件(如父母离异)的想法。他们是否考虑过之后的生活?他们是否认为离婚是他们的过错?父母对孩子的想法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在沟通中,家长一定要诚实。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隐瞒或歪曲事实,他们觉得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孩子。但不要忘了,如果你没有如实地告诉孩子所发生的事情,你就是在阻止孩子的哀伤过程,阻止他们处理丧失所带来的影响。这会使他们在后续的生活中面临其他丧失时出现问题。  另外,还要引导儿童谈自己的情感反应,谈自己对丧失的感受。  案例二小强,6岁,父亲出了车祸,不治身亡。面对传来的噩耗,小强妈妈痛不欲生,整日以泪洗面。为了不让小强太难过,亲属们在他面前强作欢笑,装作没发生什么似的。他们回避自己的情感,甚至表现得似乎状态很好,从来不跟小强谈及此事。小强看上去并不轻松,尤其是看到母亲有时放声痛哭的样子,他表现得非常恐惧。  分析小强亲人的表现是在否认或者不支持他的哀伤。这可能会使正在体验哀伤的孩子认为是自身出了问题,因此干扰了正常的哀伤过程。小强的亲属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允许他表达对父亲去世的哀伤。小强的母亲伤心过度难以自制,此时最好找另一位跟孩子关系亲密的成年人代之与孩子沟通。如果孩子感到面对丧失时你非常痛苦,他可能不会再想跟亲人谈论这个话题,即使他很想谈。家长应避免让孩子感到他周围的人正在遭受无法自控的情绪折磨,否则孩子会感到焦虑甚至恐惧。孩子会感觉谈论自己的哀伤情绪是很危险的,进而回避交谈,结果将这些情绪长久地埋藏在心里,成为造成未来心理问题的隐患。因此,家长必须起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向孩子示范如何健康地表达情绪。如果能让孩子知道周围亲人也被丧失事件所影响,并且周围亲人愿意谈自己的感受的话,那对孩子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家长也不要为了表现自己的承受力而有意在孩子面前隐藏自己的悲伤。如果知道自己的情感反应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一致,那么儿童会感觉自己的情感反应是自然的、正常的。  有些儿童在沟通中无法表达他们的情感,此时家长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家长可以亲切地对孩子说:“孩子,让你谈最近发生的事的确很难,但是谈出来会有好处。在任何你想谈的时候你都可以告诉我。”这样的交谈既让孩子明白表达情绪的必要性,同时又不对孩子施加压力。除了让儿童谈出自己的感受外,还应当鼓励、引导他们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比如,可以帮助他们通过玩耍、写信、写小故事或诗歌,以及画画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另外,在面对丧失的时候,尽可能保持家庭的常规习惯不变,因为太多的变化会带来更多的应激。除了丧失事件之外,其他事情越是如常,孩子就越会感到安全。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面临很多丧失,儿童身边的成年人一定要重视儿童对丧失的情感反应,科学地帮助儿童处理丧失,帮助他们顺利跃过童年中的每一个关隘,促进心理的健康成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林涛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方药不该以汤剂一概而论

上一篇:

专家建议:8大营养会令孩子更聪明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