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多糖或是中药汤剂优效的贡献者

2018-12-10 22:14:06浏览:47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近日,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和代谢组研究室李松林课题组研究发现,中药中多糖类成分可通过肠道菌介导提高其他活性成分的生

  近日,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和代谢组研究室李松林课题组研究发现,中药中多糖类成分可通过肠道菌介导提高其他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是中药发挥药效的重要贡献者。这一发现有望对现代中药制剂工艺中“醇沉除杂”去多糖工序产生颠覆性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中的小分子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而中药中的多糖成分由于口服不易吸收,被认为对药效贡献小。为了减少服药剂量和便于制剂成型,在现代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多糖常被作为杂质采用乙醇进行沉淀去除,而且这一“醇沉除杂”工序已写进《中药制剂学》教科书中。

  然而有临床老中医反映,有些现代中药制剂临床效果往往不如传统汤剂。李松林联想到肠道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大胆提出设想:中药汤剂中富含多糖,多糖虽然不被吸收,但可能会作用于肠道菌,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多糖可能是中药汤剂优效的贡献者!

  基于这样的设想,李松林课题组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采用记载于元代《十药神书》中的独参汤为模型汤剂进行相关研究,最终发现独参汤中人参多糖可显著提高肠道中乳杆菌和拟杆菌的丰度,从而提高人参皂苷的肠内代谢,进一步提高活性更强的次生苷吸收入血发挥药效。也就是说,人参多糖虽然本身不被吸收,但可通过肠道菌介导与人参皂苷发挥协同作用,人参多糖是独参汤发挥药效的重要贡献者。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中药与肠道菌相互作用及机制研究是李松林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最近他们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系统评述,文章发表在《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上。李松林课题组研究进展提示,现代中药制剂工艺中“醇沉除杂”去多糖工序有必要重新加以评估。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迎战高考,莫让抑郁情绪困扰心灵

上一篇:

中成药改名会丢了“金字招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